最近看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发了个报告,在上海,从外来人口的历年增量变化来看看,2014年之后,出于对人口控制目标的要求之后,外来人口数量明显下降。

2015年到2017年,甚至出现负增长,直至2018年才有所增加,但也不敌2013年之前的水平。

另外,在外来人口增量减少的情况下,外来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呈增加态势,这无疑意味着来上海的年轻人正在减少。

难怪很多人说,95后已经不再考虑去北上广了,去了折腾个七八年,除了攒点钱之外,身无长物,既无法落户,又没办法买房,在一座大城之中漂泊多年,还是悬在半空,没有任何归属感。

尤其是超过30岁之后,回老家心有不甘,去家乡省会又觉得机会一般,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很难摆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当下楼市格局的写照,一线大城市看起来光鲜可鉴,实则让人产生“逃离”的想法,新一线、二线看似充满希望的在崛起,除了房价上涨、人口涌入之外,还没有成熟到能够让年轻人义无反顾的扎根。

长此以往,一二线城市,仿佛被高房价给“盖住”了一样。

我们不妨用租售比、房价收入比这两个指标来说明这个问题。

仍然以上海为例,2007年浦东房价大约1.5万元/平米,60平米的房子出租,月租金不到3000元,折合租金回报率大约3.5%。

到了现在,同样的小区已经涨到了8万元/平米,同样还是60平米的房子,月租金涨到了6000元,租金回报率大约是1.5%,创出十年以来的新低。

这说明什么问题?即便在最发达、人口流入最充分、资源最稠密的一线大都市,房租涨幅也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涨幅,更不说广大的二线以下城市了。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在15倍以上,而国际上主要经济体一般都在10倍以内,也就是说,一对夫妻不吃不喝15年才能买得起房,如果加上吃穿用度,可能需要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现在楼市准备揭开“盖子”了。

就在最近,央行、住建部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在8月末,央行发布新规。房贷按揭利率将参考LPR浮动执行,从10月8日开始,首套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为4.85%);二套房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按最新5年期lPR为5.45%)。

在9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公布。

1年期LPR为4.2%,5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前值,1年期LPR下降5基点,连续第二次下降;5年期以上LPR没有变化。

最新的1年期LPR相比上个月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未来资金会持续向短期贷款的实体经济领域倾斜,对于房贷这样的长期贷款,依然会很谨慎。

其次,据澎湃新闻9月20日报道,住建部召开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此次会议专门从租赁市场的角度出发,进行明确的专项整治,应该说是第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说明随着租赁市场的发展,在过去强调“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基础上,政策重心开始从刺激供给转变为稳定分配,这也有助于后续实现更好的租赁市场发展。

一边是房贷资金被控制到“无法动弹”,另一边是租赁市场持续规范,双管齐下,一套“组合拳”下去,市场氛围悄然改变。

别小看这两个消息,至少会影响两亿购房者和租房者。

为什么说是两亿呢?这个数字有两个出处。

去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发布了《2018年三季度城镇家庭资产指数报告》,对全国城镇居民家庭购房目的有过精准的研究和测算,投资用途占58.2%,改善需求占26.7%,而首次购房的刚需仅占15.1%。

这么算的话,真正的刚需购房者,恰好只有2.1亿人。

而根据某房产研究机构发布的《2017-2018中国住房租赁蓝皮书》,在国家政策及多重因素的催促下,租赁市场未来还将持续增长。预计至2023年,房屋租赁总面积将达到83.82亿,租赁人口达到2.48亿人。政策利好进一步促进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两亿多的租房者也在这等着。

因此,央行的LPR新规,让房贷利率回归平稳预期,首套房不低于5年期LPR,也就意味着各地加点的自主性很强,二套房上浮的空间更大,对两亿刚需购房者来说,未来置业成本肯定比那些投机客要低。

而住建部发出的通知,对两亿租房者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好,尤其是成为租赁试点各大城市,体量扩大的同时,制度保障更完善、租房更加便捷、租金更透明。

房地产市场,恰恰就是在这一个又一个落地的新规和调控措施中,逐步走向正轨,不管是两亿购房者,还是租房者,他们的置业理念,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楼市变迁中,有了新的选择。

不管年轻人最终会选择大城市扎根,还是三四线小城落脚,房子,不会再成为他们人生当中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