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老炮儿》开头,六爷调教后生如何扇人耳光:耳光不是不能扇,可凡事都有规矩,“有些事情,就要按规矩来”,茬架也有茬架的规矩。扇人耳光的前提,是要认得有一个情与理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电影《老炮儿》

大概很多人像我一样,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毁掉规矩、吞掉情理的野蛮行径,也会在学术圈兴起:话说2008年10月5日,已74岁高龄的清史专家阎崇年,受邀到江苏无锡的新华书店,搞新书签售会,备受欢迎,人头攒动。

正当他埋头给一本签名时,突然一名约摸30岁左右的年轻人,冲上前,拽起阎崇年的脖子衣角,在周围人还错愕时,手起手落,就是连扇了两巴掌。阎崇年被打的懵圈,幸亏身边人醒悟过来,拦住行凶者,一场寻衅滋事的闹剧才得以平息。

打人者黄海清,事后被行政拘留15日,被罚款1000元。黄海清这个籍籍无名年轻人,顿时名噪一时。而他的行为,当时至今都在网络上为很多人所称许,认为他打得对,是为汉族人出了大口恶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学术名家阎崇年VS民间愤青黄海清

这件事已经十年过去了,仍然腾于人口,不断被拿来议论。何以影响这么巨大,因为这事说大了,可以说是在当下开了一个用暴力解决学术分歧的恶例。

黄海清所以打人,阎崇年所以被打,确实是因为彼此的历史观分歧问题。简单地说,是阎崇年的相关学术观点,让黄海清难以接受——你不让我满意,所以你该打。

黄那年30岁,安徽人,据说在上海搞点制服承包订作的小生意,业余痴迷网络明史。当年事发后,记者曾经采访过黄海清,黄也说过自己的理由。他坦言,之所以会对阎崇年动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术理念的问题,即有关明清的认知差异问题。他之掌掴,是意在用最羞辱人的方式、尤其是一个斯文知识分子,“打脸教训阎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黄海清

黄海清骄傲自言是“铁杆明粉”。在他的说辞中,阎崇年则是极丑陋的“清粉”一枚,抹杀明之伟大,称颂“满鞑子”之光正,极其可恶。他多次要找阎辩论,但是身份悬隔,根本没有机会。

有次阎的讲座,黄海清到场,提出抗议,但阎以“这不是学术问题”为由不予理会。继之,黄提出讲座后双方搞个“三小时辩论”,但他无非一民间“历史爱好者”,所愿当然不遂。黄海清之前就很狂热,为了与阎“激辩”,屡屡致电“百家讲坛”,但是一直也没有回音。

黄的自我意识:我这样好的人,这样优秀的人,你有什么理由不让我跟你对话?于是,旧仇加新恨,加上沟通渠道的一时堵住,自尊心的强烈受挫,黄将聚集的怒火化作最后决裂的一巴掌,实施为暴力手段,“教训阎崇年”一顿,文绉绉的老人都不认得他,就莫名其妙地饱受了两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出来后,还写了《我为什么要打阎崇年》一文,坚持自己没错,拒绝道歉。阎崇年本人倒没什么过多表示,他对记者说,他对黄海清没有任何印象,发生这等事,只“对社会精神感到悲哀”。

阎崇年该不该打,在事后也成为热议话题,甚至沿续至今,还是不断被谈及。

阎崇年汉人,生在山东蓬莱,研究清史达50多年之久,是清史、满学领域非常知名的专家。后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等讲座,社会反响强烈,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的一些学术理念,确实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在民族主义日渐高涨之际,更加引发纷纭侧目。很多人认为,阎崇年的所谓“正说清史”,是屁股扭错,是站在满鞑统治者立场上,称颂满洲的起兴、征服与兴衰史。

一种议论认为,阎讲清史,不客观,有意遮掩满洲统治者的罪过,是不可宽恕的。比如阎说,当年满洲入关,杀了不少汉人,是“过”而非“罪”——之所以仅是“过”,源自于后来的汉民族主义者有意夸大满清的血腥,且现在还继续如此,只会被狭隘地利用,导致民意割裂。

阎崇年的言论,在当时就是引发部分人,尤其是所谓的“大汉明粉”们的震怒的。彼时,有媒体搞“阎崇年该不该打?”的网络调查,结果,支持打他的竟然高达90%以上——他似乎真的触犯了众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现象。掌掴事件后,舆论迅速两极分化,不少人同情阎崇年,对他为了学术观点被打义愤填膺;但也有更多网友站在了另一种立场,直接大呼“活该”,力挺打人者,甚至称他为“英雄”。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场闹剧,实际是让人感到悲哀的:学术问题当以争鸣来完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诉诸武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底线常识。

一个年轻人,一言不合就可以对一个文弱的老人拳脚相加,还夹带一点博出位立投名状的私货,是如何下的去手?他这种野蛮行径,欺软怕硬打80岁老人,连勇敢都说不上,只能说是变态的怯懦,竟然也可以博得大众掌声,不知道我们的国民,都是出于怎样猥琐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崇年的观点,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他对“扬州十日”的一些考证意见,我虽外行,无力判断,可也觉得未免不慎。 但是,这些终究都只是学术分歧而已。阎崇年先生,我素不相识,但我咨询过一些该领域学者,基本都认定他是一个很严谨的学者,正如一老师反馈的,“可以商榷,值得尊重”。 阎自己也说,“戏说历史,我做不来”,我相信这是他真诚的专业意见。

可更多的看客,看待问题,是先划线站队,屁股先蹲下再拍脑袋思考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再风烛残年,挨打也是该挨,最好得被打得站不起来——而根本不曾真的听阎崇年说过什么、看他写过什么,也不管不顾网上流传的阎崇年那些令人不适的言论,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造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事,我想的更多的是,一丝微妙但却不免恐惧的逻辑:越文明的社会,国民对待异见是越宽容与包容的;惟有越愚昧的地方,人们才会越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和我不同就是有罪”,最后还要诉诸流氓手段,去恐吓,去消灭。

阎崇年被打,不是个体独立行为,太多人只是差了实施而已。这才是我感觉到些许悲哀的核心。《红楼梦》中,王夫人怒斥晴雯,是“有本事的人未免调歪”,样貌平庸的王夫人只因为晴雯漂亮出色,就可以瞧不上、可以打骂,晴雯本身都不需要有过错。

这套思维,有点可怕。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深层的国民性症状显示,也是时代礼崩乐坏的经典模式。

我虽忝为喷子,也明白,一切思想论辩、学术分歧,绝不可突破界限,而至于人身攻击,甚至是暴力解决。这当是底线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问题,再义愤填膺,再不认同,也要按照基本法。打人者,就法律而言,有罪;青年打长者,就德性而言,是无耻上无耻。可以说,打人、打老人、打学术不同意见者,且专以极端侮辱为目的,已非简单泄私愤,这是暴民似的快意恩仇,这本身就是人品卑劣的问题了;而划分阵营,动机定性,深诛道德问题,这本是政圈的玩法,不应该放在学术里。

中国历史上,文化人之间因为学术分歧动手的,也不乏前例:晚明陈子龙掌过艾南英耳光,乾嘉时的汪容甫把洪亮吉推下船过,晚清梁启超领人到章太炎的报馆砸过场子,民国中央大学教授黄侃和吴梅在教师休息室也大打出手过,熊十力与废名即为乡党,也互殴过不止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是友朋间,因了观点不同而类似玩闹的事,反映是文化人对于自身信念的择善固执之笃,他们之间事后大体不存芥蒂,后世也都还引为学苑美谈。

阎崇年被掌掴事件的不同,在于这确实是一起年轻暴民针对一个学术老人的暴力侵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打人,一言以蔽,我们主要控诉的,是暴力!至于阎的学术观点问题,再怎样都绝对不是你动手的理由。表达诉求的方式有很多,绝不能“用拳头说话”,越此界限,这是野蛮,是下流。

总之,不管你“明粉”如何气愤,一些底线原则是绝对不能打破的。打人的行为,必须予以谴责,不管是何人、持何种立场,背后是何种原因。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理念偏好,如果仅仅因了某种个人立场或某种个人原因,就可以公然施暴,依此逻辑,所有的明火执仗,也必都能为自身找到合理的辩辞——那我们还需要法律干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的深一点,我们的法治秩序,之所以常屡建屡败,核心就在这种逻辑常识的不能共享建立。一个社会,倘若遇到一些学术争议事件,动辄挥动民粹、激情、暴力的方式去解决,未来只怕是要不断遭遇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