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屯村高跷会最早组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已有133年的历史,该会属文高跷,表演队伍现有六十多人,演员的脚、腿绑在一米高的木制腿上俗称架子(高跷)。传承至今已经是第五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屯村高跷从大城县仰止村拜师学习而来,据说当时仰止村张凤臣、张凤鸣于1884年2月去沧州吴桥县做买卖正好赶上当地得三月三娘娘庙会,庙会十分热闹有很多民间花会、杂技、武术表演等,二人在街上走着看着突然看到踩高跷的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欣赏起来,吴桥县的高跷和大城县高跷有很多不同之处,里面有二人的下场、走花场、有得演员还在唱着戏词,里面有故事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玉山任第一代夏屯村高跷会会头兼师傅,据传第一代成员贰拾余人。

第二代传人为夏屯村高跷会的传承发扬和提高迈出了飞跃的一步,曾在1932年至1934年之间应受到安次县文安县等地区专署邀请,多次参加地方性演出和祭奠演出。在每次演出中高跷会成员展现出了高超的演出技能,在场观众无不拍手叫绝,高跷会演出及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嘉誉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代夏屯村高跷会会头为闫世洪、郭同义,二人在当时表演初衷、颇有人缘所以选为会头。第二代成员任教练进行“传帮带”、成员有、郭同顺、刘德新、石云凯、郭同兴、石汝勤、石汝明、石玉桥、张海刚等人。后因国共内战爆发中断排练与演出,在此期间共演出三场。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又慢慢的发展变迁最后一次演出是在1955年。时隔39年后的1993年,由早期成员动议发起,重新组会。这次组会后,会中成员成为第四代传人。

第四代成员得到了老师傅们的耐心指导,经多年刻苦练习,表演技能得到了较大提高。经过几年辛辛苦苦练终于在1995年第四代高跷演员登上夏屯村自己的舞台,在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观众的呐喊声中一个个圣灵活虎、姿态各异的演员出现在大家面前。出场走出龙摆尾、双插花的等队形。得到村民的阵阵欢呼声。第四代演员由于年龄较大身体体能透支大部份人员告别演绎舞台。逐步发展第五代年轻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代高跷会正式组建在2016年,石永祯还任总会头,郭伟任第五代总教练,其他第四代成员为教练,夏屯村第五代高跷已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熟。至今已在周边等地演出多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