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传媒(记者 李娅妮)
从中华大地灿若星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 严格遴选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射文明恒久魅力、镌刻民族前行足迹 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
惠远寺
昨(10)日
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了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简称“国保”)核定情况:
我州道孚县惠远寺
泸定县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
两处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入选
我州也是此次“国保”申报工作中
四川省唯一斩获“战果”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而本批次全省入选“国保”的单位共有32处
2018年7月,国家文物局启动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遴选工作,截至2019年2月,全国共提交了3123个申报项目,全州提交了5个申报项目。国家文物局对申报项目经过审核,邀请来自56个部门和单位的99名专家进行了评议投票,组织71名专家对176个有疑问的项目进行了实地复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形成了推荐名单。最终,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八批“国保”达762处,另有50处与此前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合并。
大渡河悬索桥桥
据悉,随着对革命文物的日益重视,此次第八批“国保”中,革命文物数量急剧增多,仅在四川,入选此次“国保”的就包括了木门会议旧址及我州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在内等多处。针对我州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呈现量多面广、类型丰富的特征,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方面表示将致力于文物升级申报和基础工作落实并重,深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促进“国保”有效保护传承和高效合理利用。
国之瑰宝
我州有18位“成员”
记者从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了解到 截至目前 我州“国保”单位已达18处 在全省名列前茅
时间从新石器时代跨越到近现代 类别囊括了古建筑、古文化遗址 古墓葬、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 传统民居等多种
一起来看看
泸定桥
“
泸定桥位于泸定县泸桥镇,是横跨甘孜州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的一座古铁索桥,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1706年5月15日合龙告竣。泸定桥结构奇特,主体由13根铁索和东西桥台组成,桥台水平距离100米,13根铁索桥横贯其上,其中9根作底索,余下4根作两边扶手,底索上铺桥板。东西桥台用条石砌成,形如碉堡。东西桥台各建有木结构桥亭一座,飞檐翘角,十分美观。
泸定桥不仅以川藏交通的咽喉著称于世,更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
“
德格印经院
“
德格印经院全名“扎西果芒大法库印经院”,又称“德格聚慧经院”,位于德格县更庆镇,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格印经院系德格第12代土司曲吉登巴泽仁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创建。整个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640平方米。
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珍藏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以其错字极少,版面设计美观大方,插图刻制精美,字体清晰优美被藏学界首推为最具权威性的版本。德格印经院收藏典籍印版,不分教派,兼收并蓄,故以其收藏之广,收藏之丰富,珍稀版本之多,刻版印刷之精良,管理之健全而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被誉为“雪山下的藏族文化宝库。
“
丹巴古碉群
“
被誉为“千碉之国”的丹巴是中国乃至世界古碉最集中、数量最多、类型最齐全的地方,全县十五个乡(镇)都有古碉分布,目前全县还保存有古碉562座。年代为元—清。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碉一般占地面积25—120平方米,高度10—60米不等。建筑型制分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三角。丹巴古碉主要建筑材料为山石、黄粘土、木头等。古碉下宽上窄,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向内收分。墙体完全用石块砌筑,不少墙上砌有数百斤重的大石头,且墙体平整光滑,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矗立不倒,显示了工匠高超的技艺。
“
松格嘛呢石经城和巴格嘛呢石经墙
“
松格嘛呢石经城位于石渠县阿日扎乡,始建于11—12世纪,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格嘛呢石经城平面呈四方形,周长228米,正面长73米,背面长70米,左宽38米,右宽47米,最高处13.6米,最低处4米,立面呈塔形。整个石经城规划布局考究,规模宏伟壮观,风格独具特色,堪称草原上的一座石刻艺术博物馆。
巴格嘛呢石经墙位于石渠县长沙贡马乡,始建于公元1640年,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石经墙长1.7公里,平均宽2—3米,高2.5—3.5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嘛呢石经墙,也是康巴藏区历史相对较远,艺术价值较高的石刻艺术长廊。
“
波日桥
“
波日桥位于新龙县乐安乡境内,始建于元末明初,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波日桥是雅砻江上唯一一座跨径最大的藏式伸臂桥,也是藏区保存最完整、跨度最大的石木结构伸臂桥,堪称桥梁建筑史上一大奇迹,有“康巴第一桥”之称。
波日桥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身全长120米,宽3米,孔径跨60米。桥身的每一结合部,全部用木楔连接,未用一铁一钉,桥台三面表层整齐美观,从侧面看形成粗犷的圆弧。该桥已成为康巴地区结构独特、造型美观的悬挑式梁木结构大桥中仅有的一座飞桥,展现了藏区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曾途经此桥,故又有红军桥之称。
“
白利寺
“
白利寺位于甘孜县生康乡白日村雅砻江北岸台地上,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是霍尔十三座格鲁巴寺院之一,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孜白利寺在藏区寺院中规模不大,但由于五世格达活佛在中国工农红军最困难时期,无私帮助红军,与中国共产党结下深厚情谊,解放初又为和平解放西藏以身殉国,成为近现代藏族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活佛。五世格达活佛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使白利寺名闻遐迩,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纪念建筑物,也成为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汉代石棺葬墓群
“
罕额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汉代石棺葬墓群位于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村,距今五千年——二千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的文化层共分三期,据碳14测定数据,第一期的年代约在距今5000—4500年之间,与卡若遗址不相上下;第二期年代约在距今4500—4100年;第三期年代约在距今3800—2000年。
从考古文化内涵看,丹巴中路遗址和石棺墓葬群是一脉相承并相互衔接,当属同一个文化延续,反映了康地夷人族群文化特征。对研究康巴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秦汉之际的古夷人族群文化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
白玉嘎托寺
“
嘎托寺位于白玉县河坡区白龙沟的多尼山腰,始建于宋代,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占地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21.8平方米。
嘎托寺作为一座建寺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寺庙,散藏有数量众多的各类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宗教研究价值。
“
拉日马石板藏寨
“
拉日马石板藏寨位于新龙县拉日马乡扎宗村,全寨372户1900余人,海拔3678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寨民居多用石板盖成,错落有致,布局紧凑,高为二至三层不等,一宅一院,木栅栏。
拉日马石板藏寨凸显新龙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明显的兼容性和复合性,带有显著的文化交融特征,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原生态古村落。
“
乡城夯土碉楼
“
乡城夯土碉楼分布于尼斯乡马色村与香巴拉镇色尔宫村,现遗存4座(其中尼斯乡3座,色尔宫村1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历史记载,乡城夯土碉楼修建于明隆庆二年至崇祯十二年(1568年至1639年),属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占领乡城期间由纳西族人修筑的,距今约370年历史。
乡城夯土碉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长青春科尔寺
“
长青春科尔寺又名理塘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八年(公元 1580 年),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位于理塘县城北 1 公里处,占地 9000 多平方米,以其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精美绝伦的雕塑和浩如烟海的文献藏书等,成为一座文化、艺术的宝库。
“
噶丹·桑披罗布岭寺
“
桑披寺位于乡城县香巴拉镇阿亚仲村,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5月,红军长征路经乡城,受到该寺僧众的热情欢迎与接待,红军首长肖克、王震等给寺庙赠送了写有“扶助番族,独立解放”字样的锦匾和银锭、银壶等物,谱写了又一段寺庙与红军相互团结的感人佳话。
桑披寺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康巴历史和藏传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
八邦寺
“
八邦寺位于德格县八邦乡,全名八邦圣教法轮寺,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雍正七年(1729年),由德格土司登巴泽仁聘请西藏噶玛寺第八世司徒活佛曲吉炯乃在噶举派兄里寺废址上创建。
八邦寺主殿“卓拉空”占地面积6237平方米,为二进四合院式三楼一底藏式建筑,土木结构。正殿高24米,八根粗逾合抱的大柱,俱为千年巨树整树造成,愈增大殿的雄伟气势,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八邦寺不愧康区宗教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
穆日玛尼石经墙
“
穆日玛尼石经墙位于石渠县格蒙乡,距石渠县城55公里,海拔4300米,座落在雅砻江岸的草地,时代为7—8世纪,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穆日玛尼石经墙由无数刻满各种佛教经典和各种佛菩萨等图案造像的石块堆积而成,石经墙全长450米,宽9-15米,高2—2.5米。是藏民族刻绘艺术长廊,充分显示了古代藏民族雕刻艺术水平。
“
茶马古道甘孜段
“
茶马古道甘孜段包括化林坪茶马古道、佛尔崖茶马古道和鹦歌嘴茶马古道,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化林坪茶马古道位于泸定县兴隆镇化林坪村外东侧,修建于汉代,唐代到清代一直加宽加固,是古代内地经过泸定境内到打箭炉的三条道路之一的一段,全程是由荥经翻大相岭经清溪、泥头、化林、至沈村渡,过河经咱威越磨岗岭、磨西、雅加埂入炉城这是最古的道路,明朝都是走的这条路。果亲王题碑,位于化林街东端,系雍正乙卯二月,果亲王返京过化林而题。
佛耳岩在大渡河东岸,泸定城南约二十余公里处,为邛崃山脉之最西端。佛耳岩山腰上的茶马古道,开凿于明代中期,万历四十年。此古道在康熙四十五年泸定桥建成,紧接着冷竹关到瓦斯沟的大路修通后,便逐渐取代了“由化林坪到沈村宜牧渡河,翻摩岗岭经磨西面,达打箭炉再到西藏”的千年唐蕃古道而成为贯通川藏的咽喉。
鹦哥嘴茶马古道,位于巴塘境内巴久曲河谷内,自县城向东南方向沿巴久曲谷地延伸约50公里,路宽1.2米—1.5米。从当地人讲述和沿路摩岩石刻标注年代可断代为明、清、民国,其间一直被当做重要的交通线路使用,现已荒置多年,路面破损较严重,基本无行人。
茶马古道是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与外界交往贸易的重要通道。该文物点为研究康藏地区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
“
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位于泸定县泸桥镇沙坝新区,为1919年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5月29日中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左路军先遣团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在此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会议决定由一营二连挑选出二十二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夺桥突击队,并布置了夺桥任务,总攻时间定在下午四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取得了飞夺泸定桥战役的伟大胜利,使中央红军摆脱了十多万敌兵的围追堵截,创造了长征史上的战斗奇迹。
红军飞夺泸定桥战前动员会旧址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
惠远寺
“
惠远寺又名噶达向秋岭,位于道孚县八美镇协德乡先锋村,始建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2019年9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远寺是康区唯一由清朝政府拨库银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避蒙古准噶尔之乱而修建的寺院。 惠远寺现占地面积296380平方米,集会大殿占地1026平方米,建筑面积2647平方米,建筑为汉藏结合土木结构密梁单檐歇山顶,集会大殿面阔24.6米,进深36.8米,三楼一底。
惠远寺是清廷平定内乱,治理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承载了那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历史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
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
“
川藏公路大渡河悬索桥位于泸定县泸桥镇新桥村西约300米,修建于1950年11月,2019年9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0年11月,由西南交通部负责修建了川藏公路上的第一座钢索悬桥。1951年5月底胜利完成了建桥任务。为此,朱德总司令亲笔为该桥题写桥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刘伯承元帅为该桥题写了桥名“大渡河桥”。
大渡河悬索桥从1950年5月建成通车后一直成为进出川藏之要道,1972年以前一直由部队昼夜守护,后交地方养桥所看护,现该桥保存基本完好。
“
这些极富古韵的文物 相信能成为新的高颜值打卡地标! 还等什么, 行动起来吧!
审核:黄良富 本期责编:肖宵 白马 编辑:泽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