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英国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迫使中国与之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在签订这些耻辱条约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英国人不满意中国在条约中对他们的称呼,很愤怒,很霸道地要求中国改掉,并在之后还专门制定了一外交条款,禁止中国在外交公文中使用这个汉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英国人在签订条约时,心中是窃喜的,毕竟是占了大便宜的,但一个叫文翰的英国人,看了起草的条约之后,不高兴了。他当时的职位是英国驻华公使,在仔细地阅读了条约的英文版后,他愤怒地找到中国,说有一个汉字是对他们的侮辱,并强烈要求中国改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个字呢?他阅读的英文版中有个“barbarian”,是“野蛮人”的意思,这个单词是清朝翻译官将汉字“夷”翻译过去的,按说他的翻译也没毛病,遵守了汉字原本的初衷。

“夷”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古老的汉字,历代王朝都以天朝上国自居,而视周围的野蛮人为夷狄,为了区分周围的野蛮人,中原王朝根据方位对他们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南蛮、北狄、西戎、东夷。虽然古代这些词具有鄙视的意义,但随着数百年的发展演化,夷已经逐渐摆脱了鄙视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时,夷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地理概念,表示的只是一种“籍贯”,更直白点说就是“外国人”的意思。翻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将之翻译为“barbarian”,更加深了“野蛮”的印象。英国人很是受不了,因为他们称呼自己殖民地的人时才叫“barbarian”,如今自己竟被中国这么叫,简直是很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很生气,中国很无奈,只好删掉了夷字,谁叫敌强我弱呢!这还不算完,到了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时,英国人特意加了一条款,明确规定中国在一切外交公文中,不得使用“夷”,以“洋人”代之,并通告全国。国家弱了就这样,连自己使用哪个字的权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