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在电影艺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有自身的独立表现意义,又和画面交相辉映,辅助其他艺术表现手段达到烘托电影主题、渲染剧情的作用。《金陵十三钗》是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中音乐与画面交相辉映,极大地提高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根据江苏民歌《无锡景》改编而来的《秦淮景》,让《金陵十三钗》的电影音乐臻于完美的境界。

《秦淮景》这段音乐称得上是“题眼”,多次被改编成不同的音乐形象出现,贯穿了整部影片,讴歌了这群烟花巷陌中的乱世玫瑰,娇弱身躯下深藏着的大义大爱。第一次完整地出现是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吵吵嚷嚷着来到教堂门口要求进来躲避,伴随着书娟的旁白,一段琵琶独奏的《秦淮景》为这个阴霾密布的城市带来了一线生机和一片柔情。琵琶的演奏全是单音,似乎每个音都留有余音,不带扫弦,韵味十足,秦淮女子的形象也初入端倪。秦淮女人们为了不让日本人看出破绽,撕下窗帘和床单裹住自己丰满的胸脯时,音乐出现了一段小提琴演奏的《秦淮景》的衍生旋律。这段音乐比起前面几段,稍带有一些生机,表现了两种美,一是秦淮女人的风韵美,二是秦淮女人的心灵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钗”集体吟唱着温软妩媚的《秦淮景》,此时导演运用了表现蒙太奇中的对比手法,让身着华丽服饰的秦淮女子并排出现,女子们柔情万千的歌声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了每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约翰为玉墨剪发时,《秦淮景》的旋律由花腔女高音和小提琴引发的交响乐队齐奏,形成整个电影音乐的最高潮,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对即将赴难女子们的痛心,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荒淫无耻侵略者的憎恨,高亢的音乐也告诫人们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最后一次的出现,是约翰带领女学生们安全地逃离了日军的关卡,内心百感交集,高兴的是终于把这些女学生安全带出了南京,痛苦的是他不知道,玉墨他们一行此时此刻会面临着什么,只有那不变的《秦淮景》的旋律在银幕上空不停地回荡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是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气氛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象或镜像,是情绪的概括。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是影片创造这种特定的环境,形成独特的气氛基调,从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金陵十三钗》中,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都适时地利用音乐这个重要手段,营造背景氛围。为了保护女学生,李教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与那些丧心病狂的恶魔同归于尽,此时影片中响起的是一小段教堂音乐《义士的灵魂》,这段西方音乐的本意是烈士的灵魂掌握在上帝的手中,死亡的痛苦不会影响到他们,在愚昧的人的眼里他们是死去,但实际他们是在和平中超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常常会引发人们一定的联想。《金陵十三钗》中谷川军官在教堂里自弹自唱了一首日本童谣《故乡》,这是一段写实的音乐,歌声引起了他的随从和门外哨兵的情感的共鸣,他们长期远离故土,怀念自己的故乡。同时这是一段音画逆行的音乐,一方面可以从谷川的歌声中,联想到日本的富士山,那漫山遍野的樱花。另一方面,现实却是一群嗜血成性的恶魔,一群残暴狡诈的侵略者,他们对故乡的热爱有着双重的标准,一边思念自己故乡的美好的一切,一边却在别人的故乡里烧杀掳掠,让他人无家可归,一夕之间坠入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作为一种构成艺术,声和画是它的两条腿,音乐、语言、声响构成了电影的听觉世界,而音乐又是听觉世界中第一要素,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感受与情绪。《金陵十三钗》中,那吴侬软语娓娓唱来的《秦淮景》,那女学生们齐齐合唱的摄人心魂的教堂颂歌,那清澈空灵的琵琶声,那婉转缠绵的小提琴声,在耳旁轻轻萦绕着,痛诉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