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

绍兴市崧厦镇,位于浙江东北部,北濒杭州湾,南临新城区。

在这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1500多家伞企,每年制伞超过5亿把,生产总值超过百亿,2002年,它被誉为“中国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60年代开始,崧厦人就开始前往哈尔滨、越南等地修补雨伞,维持生计。

80年代,天玮伞业董事长潘国华也加入了其中,当时修一把伞只能赚几毛钱,如今,据悉,崧厦镇的天玮工业园区占地7万平方,一年总产值超过3亿。

从修伞匠到家庭作坊,再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崧厦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伞,撑开来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虽然崧厦伞多,却主要靠低端手工制造业。

据蒲公英伞业总经理蔡标介绍,一把普通崧厦伞价格十几二十元,更低端的甚至10元以下,低端伞的毛利率仅为5%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标算是第一代制伞人,“蒲公英”到如今也已经有33年的历史了。

比较特殊的是,蒲公英一开始就具有了品牌与专利意识,并且坚持走高端路线。

围绕着这个思路,蒲公英每年在研发投入上占到销售额的5%。“这个比例在制伞行业是不可想象的,大家都说我疯了。”蔡标说。

“疯”的结果是进入高速发展期。过去的两年,蒲公英的销售和利润都成倍增长。今年,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在许多伞企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蒲公英也获得了50%以上的增长。

在这之前,蒲公英利用互联网,做了许多铺垫。

比如,2012蒲公英开了第一家天猫店,第5个月做到了销量超百万,此外,蒲公英还入驻了亚马逊,作为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伞业,不仅门槛低,而且利润薄,恶劣竞争不断。

95%的企业在打价格战”,蔡标表示。

制伞的利润并不高,5%是平均水平,8%已经是不错了。

早期崧厦制伞人很多时候在做着类似“搬运工”的工作,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创新,利润在层层摊薄中消失殆尽。

经过几十年野蛮发展,崧厦伞业似乎步入尴尬的瓶颈期。

据报道,尽管当地伞业制造率占全球1/3,伞业产值却仅占全国1/3,并且,去年伞业的销售与利税均出现下滑。

但"蒲公英"的自主品牌之路,在遮天蔽日的混战中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口子。

蔡标透露,蒲公英的毛利率在30%,是传统伞的5、6倍。

而这一切正是“互联网+伞”计划所带来的成果,得以让这些电商品牌得以抢占高端市场。

就在去年,一个中国伞业跨境电商中心项目在崧厦落成,“线上交易+线下展示”的全新模式正在试验和摸索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小制造企业破局之路势在必行

事实上,崧厦伞业的故事也正映射了我们传统制造业。

在如今互联网电商时代,全球贸易化的趋势下,传统制造业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崧厦伞企正是抓住了跨境电商这个风口,转型到线上加线下的商业模式,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在过去,想要拓展海外市场,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基本都是大企业在做,而如今中小企业也可以做到,还更加方便灵活。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下的海外市场,很多企业都在这片蓝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利润。

在跨叔看来,中国传统制造业由于长期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赚取着微薄的利润,是最有能力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的!

通过跨境电商的出口模式,如果选择好正确的市场定位,是很容易在跨境市场赚取非常可观回报的。

而且一般跨境零售出口的利润率基本都保持在零售价格的5~1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寻找出路,转型做跨境电商已成为近年来企业发展的趋势。

对于中国传统企业来说,也应该像崧厦伞企一样,超脱国内市场的局限,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拥抱跨境电商,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从国内到国外的转型,借助跨境电商来推动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