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开始,城市掀起 “抢人大战”,截止目前,城市“抢人”大战已蔓延全国,既有杭州、南京、成都、西安、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也有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有不少三四线城市也参与进来,使得这场“抢人”大战愈加激烈。

所谓“抢人”,即各个城市用各种手段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口到本地落户,增加本地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城镇户口,是我国二元体制时的时代产物。在过去,拥有城镇户口,不但能在城市定居,还享有粮油肉配给、招工等权利,所以人人都想要城镇户口。

但到了近些年,情况好像有了反转,除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依旧难以落户,其他大部分城市都放开了过去的落户限制。在“抢人”大战开始后,很多城市反而还给予各种落户补贴或好处,让人感慨“风水轮流转”。

从把人挡在墙外,到拉人进来,不过短短十多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反转?

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曾经提出“县域竞争”理论,他认为国内的各个城市就像百货公司一样,他们有很多商铺(土地),通过各种优惠手段吸引企业来入驻,地方财政抽得丰厚租金(税收)并上交大部分给中央,当地经济、就业也获得了发展。

过去的招商引资跟现在的“抢人”有着类似的逻辑,都是为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近些年,随着过去生育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老龄化的另一面就是年轻人的比例变少了,从各个城市的“抢人”政策来看,各地主要抢的是年轻人,特别是高学历的年轻人。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不过108万人,而 2018年高考人数975万,本科录取率接近45%。同年高校毕业人数将达820万人,创了历史新高。

即使如此,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算起,这四十多年,国内本科毕业的学生大约为5600万。占全国总人数不过4%左右。随着经济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城市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对人才的争夺不可避免。

武汉、成都、天津等多数城市以引进高校毕业生为主体,同时高规格引进国际顶尖专家及各行业杰出人才;郑州、沈阳、西安、呼和浩特等不少城市放宽了对高级工等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而京沪等大城市户籍政策放宽仅针对顶尖人才。

三、四线城市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处于不利地位。一般来说,三四线城市无论是从产业还是城市资源,都是无法和一二线城市相比的,过去的人口流动更是说明了这个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相对落后的三四线城市是人口流出的主要源头。2018年,河南、安徽、四川和贵州等省份的城市流出人口数量位居前列。

人口的流出,特别是年轻高学历人口的持续净流出对于任何城市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痛”,会严重阻碍当地的发展。

三四线城市要与一二线城市“抢人”,就必须要放弃以房地产为主的短期政策,高房价是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快地推高城市房价,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与一二线城市比房价,实际上是在以己之短,与人竞争。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更应该做的是改善本地的生活环境,让城市变得更宜居;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创业就业。所谓工作在哪里,人才就在哪里,单单只靠短期补助是不可能长期留住人才的。

一线城市需要全方位吸引人才,但三四线城市并不需要如此,做好一个或几个方面即可。

一个城镇,有一两个支柱产业,即可成为全国百强镇,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长安五金模具、虎门服装。

一个城市,拥有几个大产业,即可成为经济强市。如佛山顺德的家私家具、机械装备,深圳的金融、物流、高新技术等。

所以,管住房价,让“房住不炒”落地,改善城市市场环境和居住环境,才是三四线城市赢得“抢人”大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