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山又名宝玉山, 高258.4 米,周8.5公里, 位子 荆山,俗称西山, 怀运城南、与涂山隔准相望。清嘉庆《怀远县志》载:“荆山, 县所倚也,在治西南。滨淮突起,旁无附丽。或云其脉自平阿山迤逦而来,颇断续不可寻也。山之巅启庙在焉。骑岭而南分-陇, 东行其麓有三皇庙。其右为大圣寺。岭又南高垅直东行, 土人谓之大山膀子。俗谓臂为膀,言其如臂之面抱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坡陀而下尽于淮,为上洪。 古名荆山洪。其西南分院复起小山为断梅谷。(大清) 统志谓之断接谷, 谓是神禹凿山处。山势趣于淮水。水中有洲,为曹家洲。相传以为防风冢,石洲也。自山巅骑岭稍北分二陇。一陇西行,玉坑在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人谓之白云堆,又谓之眠羊石。旁有池,曰风凰池。坡陀西北行三里许,为龟山。其旁为骆驼岭。一陇北行迤东,为抱璞岩。山之半为卞和洞。记忆文昌阁、关帝庙、东岳庙皆在其下。前起小土岗为云龙岗,亦名黄土岗,迤西南学宫奠焉。卞和洞之左石山,荦确永宁宫在其麓。西第南折县治奠焉。永宁宫之西花将军墓,亦土山也。荆山西北陇断续而复起曰横山,横山亦谓之笛山。龟山亦谓之鼓山。俱以形似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山顶有祭祀大禹之子夏启的启王庙。启庙西有“采玉坑 古凤风凰池”。“何代凤凰来此栖,山头今有风凰池。池中不竭四时水, 石上空留千载诗。绿水朝宗沧海势,紫云环拱帝王基。兴来吊古频 凝伫,日下寒林飞鸟迟。”凤凰池水深丈余。相传曾有凤凰栖集。 “凤风池玉润”为古时怀远十二景之一。明人杨瞻题写的“凤凰池”碑立在池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山凤凰池畔还有一段由巨石砌成的古城垒。古城垒自凤凰池蜿蜒向东,经启庙之南,至平山顶,再达白乳泉后山。系南北朝时梁魏争斗时所筑。启庙附近有“灵官殿”、“天门”、 “白龙井”等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山西北滨涡河的支脉为“龟山”。龟山古西门、关帝庙、百骨塔,年久均湮灭。今依山兴建的涡河大桥,如长虹卧波,飞落 涡河巨川。荆山西延的横山,连接淮北大堤石羊坝。大坝曾有雕刻精美的镇水石羊。荆山北麓榴林环抱的白乳泉公园。有白乳泉、望淮楼、吕祖殿、双烈祠、三圣寺、大圣寺、荆山塔(已毁)、洞天福地、大禹塑像等景点。荆山主峰北半坡,有濯玉泉、月牙泉、流声泉、龙泉、凤 豪仙 泉、温泉、蚌泉等诸多山泉。 清泉基萃,溪水叮咚,终年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荆山古时草木茂盛,藏匿蟒蛇。 惊蛰过后,蟒蛇常窜到山下伤人。一年农历三月十五,数以万计的民众,

手执铁叉、木棒,敲响铜盆、 铁罐,从四面八方向山上杀去。蟒蛇受到惊吓,仓皇出逃。为纪念驱蟒成功,每逢该日,人们便在荆山举行“惊蛟”盛会。荆山建启王庙后, “惊蛟会”又演变为朝拜夏启王的启王庙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荆山启庙遗址旁,建有电视发射塔。 荆山电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