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为您带来精彩资讯!

格瓦拉同志

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中国的领土范围仅限于东亚,在海外没有一寸领地。但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距离中国本土3000多公里的北冰洋上,却有一块非常特殊的土地,在这里中国不仅获利无数,而是可以自由出入,俨然是我们的“海外领地”。这个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地方,便是斯瓦尔巴群岛。

斯瓦尔巴群岛,又称斯瓦尔巴特、斯匹次卑尔根,意为“寒冷的海岸”,位于挪威本土与北极点之间,被北冰洋、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包围,总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居民约3000人,首府为朗伊尔。在行政区划上,斯瓦尔巴群岛独立于挪威本土的19个郡,为一块特殊的非建制地区,由挪威派驻的总督进行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瓦尔巴群岛地理位置图

根据《冰岛编年史》记载,挪威渔民最早于1194年发现斯瓦尔巴群岛,但此后长达数百年时间里,一直没有人在此定居。1596年6月,荷兰探险家巴伦支、海姆斯凯尔克重新发现该群岛,但并未实施占领。从1611年起,斯瓦尔巴群岛丰富的渔业资源逐渐引起周边国家的兴趣,包括荷、英、法、丹、挪、俄等国在内的捕鲸船相继来到这里,从事捕鲸作业。

由于游弋在斯瓦尔巴群岛海域的船只越来越多,各国之间为争夺捕鲸权难免会发生纠纷。经过漫长的谈判,最终各方达成妥协,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由此结束冲突。而通过谈判来共享斯瓦尔巴群岛资源的模式,也为后来的《斯瓦尔巴条约》的签订提供了“模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伊尔城

从1800年开始,斯瓦尔巴群岛海域的捕鲸业开始衰退,而岛上蕴藏的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等资源逐渐引起周边国家的兴趣。到20世纪初,包括美、英、挪、荷、俄、瑞典在内的多国公司,已经在开始勘测煤藏量并竞相争夺矿产所有权。与此同时,作为对北极进行探索的前沿基地,斯瓦尔巴群岛的科科考价值,也逐渐引起世界各大国的浓厚兴趣。

为此,在1920年2月9日,包括英、美、法、荷、日等在内的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依据条约规定,挪威政府对斯瓦尔巴群岛拥有主权,但在遵守该国法律的情况下,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出入该群岛,以从事正当的工矿业生产、商业以及科考活动。换句话说,只要是该条约的缔约国,其公民来往斯瓦尔巴群岛将享受免签待遇,并可共享当地各种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

为了扩大条约的国际影响力,使其得到更广泛地遵守,所以在1924-1925年间,法国多次向中国发出加入该条约的邀请。虽然此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当中,北洋政府根本无力远涉万里,到斯瓦尔巴群岛去从事生产、商业以及科考活动,但在临时执政(相当于大总统)段祺瑞看来,签署该条约不仅可以增强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而且将来中国走向安定后,该群岛必将会给中国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

正因如此,段祺瑞最终接受了法国的邀请,派前外交总长顾维钧前往巴黎,与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一起,在1925年7月同时签字加入《斯瓦尔巴条约》,正式成为该条约的成员,享有跟英、美、法等国平等的权益。但非常可惜的是,中国虽然签署该条约,但在此后近80年时间里,由于战乱等原因,一直没有享受应得的权益,甚至于连该条约的存在都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签约代表陆征祥

转机出现在1991年,当时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应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叶新的邀请,参加了由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从而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的英文版,此时方才得知中国原来也是签约国。回国后,高登义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由此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

1999年、2003年,中国政府组织了两次北极科考活动,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由此开始在世界极地考察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北极科考价值的愈发重要,中国政府深切感受到建立固定科考站的重要性。正因如此,经过深入的考察和准备后,中国在2004年7月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北极黄河站,这也是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北极黄河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资源,并具有极重要的航运价值,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斯瓦尔巴条约》签约国一起合力开发、利用北极资源和航道,减轻现有的能源负担,将成为未来我国重点研究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段祺瑞当年的举动实在无比明智。

感谢您的阅读,请您关注,转发,评论,更多资讯与您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