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实地探访,你能想象中国手工真丝地毯的出口市场,几乎都是由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撑起来的吗?

是的,这个能织出最顶级的手工毯并被全世界接受和认可的地方,这个曾登上国家贫困县名单的地方,就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它是全国唯一的一化优质柞蚕茧出口基地县,2000年7月被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2月南召一化柞蚕、茧、丝(绵)绸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召蚕业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凭借丰富的柞蚕资源,南召人织出了中国最好的手工真丝地毯,出口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肯定有人要问,既然有这么好的蚕业资源和手工地毯产业,为什么这里还会贫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召柞蚕

事实上,南召在历史上也有过鼎盛时期,曾被称为“召半省”,连中原丝绸贸易中心都曾经迁往这里。那时候南召家家户户都织地毯,形成了“千村万户昼夜忙,十万大军织地毯”的盛况。

后来由于机械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原本数十万织毯艺人,现在渐渐凋零到不足一万人,而且她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老去,新的一代更多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很少有人跟上一辈人学习这门手艺。

于是现在在南召县,你只能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农忙时下田劳作,农闲时编织地毯补贴家用,由于长时间弯腰坐在织机前,很多织工的腰和背都落下了毛病,而且因为手工真丝地毯需要很精细化的编织,眼睛要时刻紧盯经线和纬线,往往一张毯子织下来,织工的眼睛都会出现爱流泪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陋的工具、贫困的环境,挡不住一张张精美的手工真丝地毯从这里诞生,铺向很多富裕家庭。

织工们说:织毯真的很辛苦,经常一坐就是一天,平均一块地毯要织一年才能完工;但是看到别人喜欢自己亲手织的地毯,也会很有成就感。她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更多人认可她们的手艺,这样她们才有更多的机会赚钱补贴家用,也能帮儿女们减轻负担。

这些织出中国最美地毯的老手艺人面临的断代及传承问题,让人忧心。这也是宇翔地毯决心从专注出口,转向发展内销的原因之一,我们想让这个行业被更多人看到并关注,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客户只是外国人,明明最好的手工真丝地毯就在我们身边,可是很多国人都还不知道,还要千里迢迢跑到国外从我们的客户那里高价买回我们的产品。

这些织工出身不起眼的贫困小县,可能连字都不识几个,却都能不忘初心,坚持传承手工真丝地毯文化,我们作为品牌,就更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国丝毯的美展现在更多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