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浦滨江在哪?

杨浦滨江岸线总长约15.5公里,是中心城区中最长的。其中,南段滨江5.5公里是重中之重,因为它集中了船舶、化工、机电、纺织、轻工、市政等门类的大中型企业约100余家。

2017年10月,位于杨浦大桥以西至秦皇岛路码头的沿江约2.8公里岸线已率先实现贯通。今年9月28日,杨浦滨江南段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杨浦大桥至杨树浦发电厂)也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意味着南段滨江5.5公里全部打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浦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位于杨树浦路830号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让上海人在全国率先喝上了自来水。位于杨树浦路468号的上海船厂西厂,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中国第一艘出口万吨轮“绍兴号”、中国第一台随船出口的低速船用柴油机……如今,这些百年工业遗存被一一保留下来,伴随着整个南段滨江5.5公里岸线全面贯通,杨浦滨江成为“世界仅存最大的滨江工业带”。

沿江一路前行,防汛墙外,一座工业厂房,一段独特景观,黑色骑行道和红色慢跑道并驾齐驱。防汛墙内,步行道一直延伸到江边,漫步于此,一路有迷人江景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浦大桥下,一座四层无梁楼盖双子仓库临江而立。这幢被称为永安栈房的老仓库建筑,西侧仓库还保留着水泥拉毛外立面,东面一侧外墙上则镶上了印有相同纹路的丝网玻璃,从远处看,两座仓库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孪生子”。

电站辅机厂前身为创建于1921年的慎昌洋行,历经变迁曾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电站辅机制造企业。拥有漫长历史的厂区如今像一个工业建筑博物馆:电站辅机厂东部厂区还保留着百年通用电气老车间、东欧教堂风格的核电车间建于上世纪70年代……滨水岸线上一系列的高桩码头蜿蜒曲折,原地保留的工业桁架、吊车等工业品依次排布,通过新建连接栈道串联,让市民和游客不仅能看到黄浦江景色,更能融入历史情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棉纺织厂,过去日商创办的大康纱厂,解放后改为国营上海第十二棉纺厂。在此次改造中,它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设计师杨晓青说,这段滨江区域通过新构建的防汛体系置换出更多绿色空间,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场地的历史脉络,梳理了原老厂房布局的肌理将“纺织”的概念融入其中,以灌木层构成孩子们最爱的、意趣盎然的迷宫。此外,他还巧妙地用纺织机器上拆下来的一些元件,设计了一个互动型的喷泉。

始建于1911年的杨树浦电厂,曾经是人们从江上进入上海所看到的最高的建筑物,具有百年历史文化底蕴和电力工业革命传统,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次贯通的2.7公里中,它是“收官大戏”。设计师秦暑说,在设计团队介入改造时,发现码头上的塔吊、灰罐、输煤栈道以及水泵深坑都还在。“通过原位保存,我们将当时整个燃料车间里的各种机械变成室外景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们的功能价值。比如,我们把建筑的二层、三层内部变成了可供市民休憩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贯通段的起点,坐落着杨浦滨江的第五个党建驿站“西厂驿站”,它的前身是电站辅机厂西厂的一个仓库。蓝色的外框架是原来仓库的钢结构,里面套着一个木结构的精致小屋,路过的市民可随时进来坐坐,看书休闲。像这样的滨江驿站,在5.5公里南段滨江还有7个,为来滨江游玩的市民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走在杨浦滨江,你可以在巨大的电站辅机厂厂房门口眺望历史的深邃,能走入曾经的灰仓水池品味咖啡书香,能在基于历史的文化创意中,感受着工业发祥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变的巨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整个杨浦滨江,除了按照黄浦江开发的统一要求,实现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的“三道”贯通之外,还进一步提升了“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的“三带”融合,真正为市民呈现出一个国际一流的滨水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杜晨薇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内文图片:蒋迪雯、黄尖尖、温融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