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全球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伍兹贝格((Woods Bagot))在成都举行“从TOD到TOC,创建更宜居的交通导向未来城市”主题论坛,探讨在都市圈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设计趋势。

轨道交通将承担重要的人口疏解功能

伍兹贝格全球高级董事、合伙人黄馨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中国将出现更多的人口逾千万的超大城市,如成都在2018年末的常住人口数量为1600万左右,但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

“这意味着,随着产业和人口不断的扩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都市圈将逐渐形成,而由单一城市向都市圈演进的过程中,如何防止新的‘大城市病’产生,将是衡量超大城市以及都市圈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举例而言,黄馨谚认为新的“大城市病”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城市社区缺乏活力”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4月出台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到,“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

“从国外超大城市的解决经验看,轨道接通是构建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利于延缓新的‘大城市病’产生”,黄馨谚表示,“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城市中,包括成都在内的众多地区,也在不断增加轨道交通的密度和运营公里数,以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圈”。

让轨道交通站点更加宜居

但一个事实是,地铁等轨道交通的修建由于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往往使得地方政府承担较重的财政支出压力。

在此背景下,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出现,探索对周边土地的综合开发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巨量资金缺口,根据相关资料,目前包括成都、上海、北京等城市均在积极进行TOD模式的开发。

“但TOD模式主要是从交通功能、土地增值功能等角度考虑,而对于城市居民的关注度并不够”,伍兹贝格中国区域规划设计负责人陈磊认为,“过多的TOD站点的出现,尽管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但尚未充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我们认为在都市圈的背景下,轨道交通需要显示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因此我们提出了TOC(Transit Oriented Community)模式,即更宜居的交通导向模式,强调的是赋予轨道交通站点更多的商业属性、社交属性”。

进一步讲,TOC模式是TOD的2.0版本,重点建设方向除了满足交通出行功能外,还将公共交通站点和盖上社区住宅公寓、商业零售、公共绿色空间及慢行系统彼此连接,形成复合式的社区空间,城市居民可以在站点内部实现交通、生活、娱乐等多元化需求。

“如果说轨道交通的建设,解决了都市圈的通勤时效问题,TOD解决了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问题,那么TOC将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市民能够在同一站点生活、工作和享乐,全方位连通生活服务,从而解决社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陈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