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当代社会的数字化建设,高校总会被认为已经走在前列,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高校内部因行政管理、软件技术等原因,各部门数据无法及时打通。低效率的数据系统使得选课系统经常崩溃,简单业务却无法线上办理,早已受到高校师生的吐槽。

此外,高校与高校之间因信息系统管理的执行标准不同,无法互通数据,使得“信息孤岛”现象客观存在,学术资源被浪费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应该如何起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校内部数据打通 实现线上服务高效办理

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没有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运行体系,是高校数字化建设最常碰到的问题。高校虽然有优质的硬件资源,但普遍对数据管理、建设维护的投入非常少。

随着技术进步,师生、各业务部门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数据服务。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管理系统,打通内部数据资源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高校IT管理部门业务模型的转变)

上海外国语大学率先引用“中台”概念,建立数据中台服务系统。该系统介于“前台”和“后台”之间,根据“前台”职能的实际需求,利用后台资源为前台需求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中台服务系统”概念)

据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赵衍介绍,该系统可以集中、及时采集校园网中各类业务数据,并能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无论是教职员工还是学生都可以简捷、快速地在网上办理事务;高校的宏观决策部门也可以根据系统分析数据,制定战略性决策和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上海政法学院电子校园卡功能示意图)

上海政法学院则集成校内各APP功能,推出了电子校园卡业务。师生通过电子校园卡完成身份验证后,不用再为充值实体卡、补卡、丢卡大排长龙,可直接线上缴费,并实现智能门禁、人脸识别考勤、智慧食堂等接地气的日常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上海政法学院智能考勤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可以减少学生逃课现象,上课点名、晨跑点名、会议签到等各功能集于一体,解决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难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更高效。

打破高校之间“信息孤岛” 学术资源线上共享

目前,很多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缺乏对校外资源的收集整理,高校与高校的信息系统管理和执行系统彼此之间没有连接,“信息孤岛”导致珍贵的学术资源无法共享。

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上海几大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比如第一步完成的是校园网络互相认证,即高校之间互通师生信息,使师生可以使用自己本校的用户名与密码登录其他高校的校园网络,这一数字化建设已经做得相对成熟。

基于这样的产品和模式,高校资源共享还推出了课程系统的互相认证,包括跨校辅修专业的选报,克服空间距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随着数字化高校不断完善,学生足不出户浏览其他高校的网络课程,在媒体资源库中搜索到其他高校的资料文献,使用各个学校的精品课程、教学媒体资源库、图书资源库等都将成为可能。

高校之间的纵向资源共享可形成合力,实现各类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在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