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腿痛,医生说是缺钙,于是抱回家一大堆钙片。吃了一段时间,腿脚真不痛了,可是胃病犯了。”

来自江苏的徐女士和医生说道。活到2019年,不少老人身上总有这些、那些病,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了葫芦起了瓢,不但老年朋友身体受折磨,还白白多花医药费……这不就有一个真实案例。

《新医学》期刊上的杂志曾刊登过一个案例:男子入院时未出现发热及胸背痛, 而是以右上腹、右腰部剧痛为主要表现, 加上B超提供的“胆囊炎”证据, 一切看起来,诊断为胆囊炎似乎顺理成章,但其实不然。原因为1.咳嗽及变换体位时腹痛加重也非胆囊炎表现;2.抗炎效果差与胆囊炎不符。因此,按照胆囊炎治疗只会误了患者的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治病上并不能抱着“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心理。

“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对于患者而言有什么危害

简明扼要地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是庸医之举,表面上确实在治病,但对于患者来说,这种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标,往往治好头痛治好,身体其他部位又出现疼痛,治好脚痛,又出现头痛的问题,对身体和心灵带来的伤害都非常大。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遍布经络,这些经络起着沟通内外、联络各个脏腑的工作,气血运行自然也依赖经络,又因为经络遍布人体躯干,所以气血也是相互之间流通。中医常说,不通则痛,当某个位置经络不通,那么这条经络途径的部位都可以出现疼痛,从这个层面来讲,头痛的问题有可能出现在脚上,脚痛的问题或许出在头上,因为控制头痛的经络穴位是在脚上。

对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来说,他并没有看到整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没有从病人整体入手,找到患病的根本,因此出现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古医书《内经》中提到:“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说的是要“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治病原则,那么这个就证明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错误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症状还不少见,然而,“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此乃庸医做法!中医上还有不少“上病治下”、“下病治上”的方法。

何为“上病治下”,哪些常见疾病适用于这个方法?

《灵枢·终始篇》就已经对“上病治下,下病治上”有了相关言论了:“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那么什么叫做上病呢?

中医上有三焦的说法,也就是将人体划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区域,上病指的就是上焦或中焦病症,需要取中焦或下焦作为主要的治疗位置。

打个比方,相对于头部来说,手掌和脚掌都是属于下,但由于头部和手掌、脚掌又都是属于上焦同气,那么头痛时,自然会将病气蔓延到手掌和脚掌的位置,因此,中医常常通过手脚掌的部位来治疗头痛。

又如血瘀型的头痛,在治疗的时候,如果单纯地对头痛入手,简单地进行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患者可能反反复复出现头痛,后期甚至会出现大便干燥、恶心呕吐的病症。这时,厉害的中医都会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兼以通利,解决大便和浮肿问题,头痛也随之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下病治上”,哪些常见疾病适用于这个方法

下病治上,说的是偏于身体下半部分的病症,譬如下焦生病,需要采用上焦或者中焦为主要调理和治疗的部位的一种治疗手段。

有很多小孩子出现遗尿的问题,按照《幼儿集成》说的是:“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因为肾气虚弱,会导致膀胱失去约束,所以导致小便多。不过,这还不是问题的根本,中医上认为,肺腑负责上焦水道的通调作用,对于遗尿的问题,还需使肺气宣通,才能更好地加固肾阳,使膀胱开合有度,这正是“下病治上”的典型案例。

在治疗痔疮时,也通常采取“下病治上”的原则。中医认为肛门属于下焦,但若是对上焦的人中穴和承浆穴进行针灸,再配合手部的曲池穴和尺泽穴,以及列缺穴和后溪穴,通利上焦,就能很好地缓解下焦肛门的不适。

无论是上病治下,还是下病治上,都是一个辨证治疗、全局出发的思路,这是中医的精华,也是中医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