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东北大地上生活着这么一批人,他们从贝加尔湖畔走来,队伍中赶着驯鹿,鹿铃随着驯鹿的步伐摇晃发出"叮铃,叮铃铃"清脆的响声,青年男女随着铃铛的响声唱起歌来:"送你一个鹿铃,伴你踏上新征程!叮铃铃;铃铃,叮铃铃铃铃,响在你的耳旁啊!响在我的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要忘了故乡情,不要忘了小溪,不要忘了鹿鸣,不要忘了鹿鸣。当太阳从远方升起,我会听到遥远的铃声。叮铃铃铃铃,叮铃铃铃铃"他们被称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他们就是鄂温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鄂温克人主要生活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内蒙古自治区先生活鄂温克族人两万六千余人,生活在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人多大两万五千余人,主要居住在鄂温克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鄂温克族起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流域,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北室韦和鞠部,室韦源于东胡鲜卑,是我国东北地区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书》中最早记录了鄂伦春族祖先的事迹,汉朝称室韦为"白狄",他们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上游以及石勒喀河、鄂嫩河和额尔古纳河一带。《金史》中记录了鄂温克人射鹿的情形:"以桦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呼鹿射之"。在新中国成立后,鄂温克人经过三次大迁徙,从在森林里游荡逐步走出森林开始定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驯鹿是鄂温克族人最有特色的民族生活,南朝的《梁书》中就提到鄂温克人"养鹿如养牛"。驯鹿的伊始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据说鄂温克人的祖先上山狩猎,无意中发现了几头野生鹿崽,于是他们把幼兽抱回家,用"昂靠",也就是我们说的苔藓喂养它们,这几头鹿在成长中不断被驯化,在经过几代繁殖后,驯鹿的形态也就基本稳定,驯鹿由此也称为鄂温克人主要的生活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驯鹿是一种不适合被圈养的动物,它们喜吃苔藓和盐,圈养不利于它们寻找苔藓,所以会导致体质下降。后来人们尝试把驯鹿放出去让它们自己觅食,因为人类中有大量的盐,所以驯鹿每每吃完苔藓还是会回到家中。为了适应驯鹿的生存环境,鄂温克也需要经常搬家,从游牧到定居实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鄂温克族中,主要是由妇女承担饲养驯鹿的职责,喂食、栓鹿、圈鹿等都是由她们完成,她们会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她们的驯鹿。男性则主要负责驯化等体力活。鄂温克人十分信奉"玛鲁"神,"玛鲁"神是对一系列神明的统称,它由十二种神灵组成,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玛鲁"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神明负责的内容不同,比如有保护儿童的,有保护驯鹿的等等。它们还有自己的性格,比如"舍卧克"神生气的话就会让人生病,所以鄂温克人会制作"舍卧克"神喜欢的小东西一起放在皮囊里,让它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鄂温克人来自山林,他们是大自然的孩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虽然他们已走出山林生活,但是驯鹿的习俗依旧保留下来,并且还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核心。希望即便他们会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但是依旧可以继续保留本民族的特色,遵守他们和自然签订的那份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