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醉美团队

海南儋州的中和镇有一座“东坡书院”,这座书院的前身叫做载酒堂,是苏东坡居住生活、讲学授书、喝酒会友的地方。

1097年,一叶孤舟,将62岁的苏轼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要知道,苏轼那个年代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那个时候的海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放逐海南,是生是死,都是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坡不幸海南幸”

有人说,苏轼被流放海南,是“东坡不幸海南幸”。

千年前,文坛大家苏轼来到这片生死未卜之地,而三年后,当他离开时,海南已是“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东坡书院,其前身乃北宋大文豪苏轼谪居此地时修建的载酒堂。

正是在这里,他开辟学府、自编讲义、自讲诗书,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饱学之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坡书院

此前,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之后,这里就出现了进士及弟者。

史书记载,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者姜唐佐,和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符确,就是苏轼精心培养的得意弟子,苏轼获赦北归后,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

整个大宋时期,海南统计出了十二位进士,“蛮荒之地”绽放出了文明之曙光。

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坡书院中的苏轼塑像

在海南是苏东坡在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在儿子苏过的帮助下整理杂记文稿,汇集成了《东坡志林》,并完成了对《尚书》的作注。据统计,苏东坡在海南诗作130多首,这其中包括他的和陶诗15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渡海帖》,宋元丰三年(1100),苏轼六十五岁,即将结束再海南的贬谪生涯,这幅字帖便写于渡海临行前夕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则发出这样的感慨:“东坡岭外文字,读之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由此可见,岭外的蛮荒之气并未使苏东坡的才气性灵打折扣,相反,一次次的磨难最后都化成了文字的绚烂。

在海南三年,苏轼的角色除了老师之外,还有很多,比例水利家,他指导海南的民众挖井,改变海南饮用溪水的习惯;比如美食家,初到海南,他就发现了美食生蚝,还写下了“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老饕赋》。

此外,苏轼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酿酒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劝农曾入杏花村”

苏轼好酒是出了名的,作为文坛名家,他的志趣其实不仅仅在于“喝”,还在于“酿”。

“州酿既少,官酤又恶而贵,遂不免闭户自酝。”

贬谪黄州之后,苏轼就开始自己酿酒,同乡好友、道士杨世昌从四川绵竹武都山来看望苏东坡,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个酿甜酒的方子告诉了苏东坡。之后,苏东坡将其整理成《蜜酒法》并传与后人,“予作蜜格与真一水乱,每米一斗,用蒸面二两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饼面一两酿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州酿蜜酒、定州酿松酒、惠州酿桂酒、海南酿真一酒,用“诗和远方”当酒曲的苏轼,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酿酒大师”

难怪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

清朝大臣翁同龢曾手书一副对联:“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其实,两句分别来自苏轼的两首诗,前一句出自《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稭灰”;后一句则取自《丰县朱陈村嫁娶图》:“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这份手书目前已由汾酒博物馆收藏,看来,东坡惦念不忘的,其实还是产自杏花村的老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5日,行走的汾酒文化大巡展将走进海南,请“劝农曾入杏花村”的东坡居士饮一杯汾酒,乘着酒意吟起诗来:“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