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各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杀伐,斗智斗勇。三国的智囊谋士们折冲于尊俎之间,运筹帷幄之中,而武将们则大马金刀,搏杀疆场,演绎了一段段扣人心弦、波澜壮阔的历史传奇。在现代人眼中,只是把三国时代的历史当成一段精彩的故事来观赏,觉得妙趣横生,饶有兴味。然而换个角度,从人口数量变迁的角度看三国,却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秦汉时期之前,并没有哪个朝代或者国家进行过大规模认真细致的人口普查和户数登记清点,史学家们只能从有限的史书记载中分析判断,夏朝人口大概在135万左右,商朝人口大约在196万左右,西周时代开始增加为300万左右。到春秋战国时代,全国人口出现第一次峰值,首次突破千万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朝建立后,随着赋税制度的变更,出现了按照人口数量征税的人头税,国家必须对人口进行详尽而彻底的普查。《汉书》记载,西汉的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人口总数达到5900万以上,这也是中国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五千万大关。整个两汉时期,人口始终在此水平线上下徘徊,除了王莽篡汉与东汉开国战争导致人口明显下降,其他时间段内并无太大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东汉末期的永寿三年(公元157年),距离黄巾大起义20多年之前,《汉书》记载,全国户数有1千多万户,总人口仍然保持在5千多万的较高水准之上。不足三十年之后,三国时代拉开帷幕,全国人口也就此进入快速下行通道,并从此一落千丈,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锐减。

经过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三国乱世,到公元280年,司马懿的后代建立的西晋出兵南下,一举灭掉吴国,三国之中最后一国就此覆灭,天下重归一统,三国就此结束。晋武帝司马炎成为天下之主,在灭掉吴国的当年对全国人口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普查登记。据《晋书》记载,全国此时有将近3百万户,人口约一千多万。也就是说,三国时代导致全国人口损失五分之四,锐减4千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代唱主角的魏蜀吴三个国家,曹操孙权刘备三个巨头,谁该为此负责?谁是最大的责任人?谁是最大的罪魁祸首?答案是魏武帝曹操。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当时长江以北的中原、江淮地区,是全国农业和经济最为发达兴盛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但这里恰恰是曹操活动的最为主要的区域。曹操为了独霸中原,先后在这里与董卓、袁绍、袁术、陶谦、吕布、刘备等诸多对手杀得你死我活,几乎无日不战,无地不战,锦绣中原千里沃土化为血火疆场。曹操虽然把中原和江淮收入囊中,但这里也已经被战争摧残得满目疮痍,很多地方成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无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三国之中曹操的野心最大,挑起的战争次数也最多。曹操组建了三国之中最为庞大的军队,不断向外扩张势力范围、抢夺地盘,四处征伐,与北方的乌桓、鲜卑,西部的马超、韩遂,西南的张鲁、刘璋、刘备,东南的孙权,都曾成为曹操的攻击目标,激烈的战火导致大量人口伤亡,大量百姓死于战争带来的沉重劳役之中。而为了躲避战乱,大量人口逃亡,造成耕地抛荒无人耕种,反过来导致严重的饥荒,使得人口非正常死亡的趋势愈演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点,曹操为了树立所谓“军威”,威慑敌人,经常在战争中进行残酷野蛮的杀戮与屠城。他在讨伐徐州军阀陶谦时,先后两次在山东、江苏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屠戮,《后汉书》记载,曹操“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导致接连几个县的范围内都沦为无人区。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更是一次就“斩首七万余级”。屠城成为他的战争手段之一,“凡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简直是一个灭绝人性的屠夫。三国时期损失的4千万人,肯定不能说都是曹操的罪过,但毫无疑问,他挑起的频繁战争、进行的屠城、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难以估量巨大破坏,是导致人口减少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三国虽然都各有责任,狂暴嗜杀的曹操,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通典》《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