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进逼,清朝一步步滑向亡国灭种的深渊。眼看祖宗江山不保,连一向畏惧洋人的慈禧太后都感到忍无可忍,下定决心要跟外国侵略者拼个鱼死网破。全国各地的义和团运动也风起云涌,团民高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用各种方式抗击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当时是北方地区义和团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这首先要归功于山西巡抚毓贤。毓贤,生于1842年,卒于1901年,汉军正黄旗旗人。光绪十年,任候补同知,光绪十五年,担任山东曹州知府。光绪二十二年,升迁为山东按察使,光绪二十四年,调任山东巡抚,光绪二十六年,调任山西巡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毓贤在晚清官吏中,以作风强硬、手段残酷而闻名一时,是当时最有名的酷吏。他高调提倡“治乱世用重典”,所到之处,大肆推行严刑峻法,可轻可重的一概从重,可杀可不杀的一概都杀,史书记载他“一以诛戮为事”,曾经创下过三个月杀害两千多人的“纪录”。他还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嗜好,喜欢独创各种残酷的刑罚手段和器具,打板子、轧杠子、跪铁链、跪蒺藜、吊刺笼、站红鏊子等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观者胆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庚子之变期间,毓贤正在山西巡抚任上。他虽是令人又怕又恨的酷吏,但还颇有爱国之心。他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极为愤慨,早就想跟洋人干一仗。问题是他所在的山西属于西北内陆,当时外国侵略势力并未染指这里,毓贤想找洋人干仗,一时还真找不到对手。

不过,不久之后毓贤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山西虽然没有外国军队,但却有不少西方传教士。他们广泛分布在全省的各个城镇乡村,建设教堂,发展教民。客观地说,他们虽然也是外国人,但与西方侵略势力是两回事,既没有侵占清朝土地也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反而热衷于各种公益事业,修桥铺路,助老怜贫,赈济灾民等等,颇有善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急火攻心的毓贤,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些手无寸铁的传教士当成了攻击目标。他先以保护外国侨民为由,把省城太原临近几个县的外国教士及其家属全都集中到巡抚衙门。1900年7月9日,这批外国人都被押解到巡抚衙门西辕门前,公开处斩,包括12名意大利人、34名英国人在这次事件中罹难,酿成轰动一时的“山西教案”。

平心而论,毓贤对清朝的耿耿忠心可以理解,但是大批杀戮这些手无寸铁的传教士,明显找错了目标,有矫枉过正之嫌,以至于激起公愤。而且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危险形势下,毓贤此举正好给西方列强提供了口实,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庚子之变中,西方列强兵临城下,硬逼着慈禧杀掉毓贤。慈禧迫于压力,先把毓贤撤职罢免,发配新疆。但西方列强不依不饶,威胁慈禧如果不杀毓贤,还会再度出兵。慈禧万般无奈,只得下达懿旨,命令把毓贤在押解途中就地正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的懿旨追上毓贤一行时,毓贤已经到了兰州。署理川陕总督、甘肃布政使何福垄接旨后,立即安排人手,定于正月初六行刑。消息传开之后,兰州百姓一时群情激愤。他们认为,毓贤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功臣,罪不当死,慈禧是受到外国人的胁迫才要处死毓贤。

百姓们四处奔走,散发揭帖,准备在正月初六当天劫法场搭救毓贤。甘肃地方官心里直发毛,生怕再惹出什么乱子,于是提前在正月初四半夜时分,秘密处决了毓贤。时至今日,史学家们对毓贤的评价仍然难以达成一致共识,有人认为他是爱国志士,有人认为他祸国殃民,难有定论。

参考资料:《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毓贤》《晚清酷吏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