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养今日话题:

家里有个爱臭美的娃,是种什么体验?这个问题在很多女孩的家庭中,会比较头疼吧~毕竟娃们都是涂涂抹抹地长大。

对于妈妈来说,引领孩子美的感受很重要,而对于爸爸来说,打好配合也非常必要~

你家有没有因为娃爱美而想“吐槽”的事?留言区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你们讲个“鬼故事”:《冰雪奇缘2》已经上映了。
这句话能撩拨每位老母亲最敏感的神经,钱包都在瑟瑟发抖。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她们的小棉袄就会变成吊带衫。 电影不是重点,打扮成公主的样子才是重点。 而且,为了配合《冰雪奇缘2》的上映,各大商家立马在店里摆上了Elsa公主周边,裙子发饰一应俱全,镜子上不贴着几枚雪花都不好意思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抖音用户 亲亲爸

每天上学前对老母亲憋着嘴撒娇,嫌天气太冷不想起床的小女孩,躺在被窝里一听到“今天到底是穿蓝色还是黄色公主裙?”这个问句,会立马跳起来穿衣服,不管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总会变身成最美的小公主,谁给她裙子外面套衣服,就跟谁着急。

爱美不分年龄,而且有愈演愈早的趋势,这是一句真理。

想起前不久,郎朗和妻子吉娜在傍晚散步,郎朗想为只穿了一件裙子的吉娜披件外套,吉娜一把推开: “你走开,好看比什么都强!” 说出了每个女孩的心声!论爱美,我们可从没怕过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老母亲的钱包瑟瑟发抖之后,该轮到各位老父亲忧愁了。 前阵子,在知乎上看到老父亲的求助,瞬间笑出猪叫:

“三岁的女儿太爱美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问者看上去就是一副宠溺女儿到无法自拔但又在勉强挣扎,他涕泪俱下地控诉:

“有自己的小衣柜,每天得换三套衣服!” “照镜子至少十分钟,拉她走她就闹!”“妈妈一不注意,就翻出妈妈的化妆品自己发挥!”“看到别人穿她没有的衣服鞋子就一直惦记!”

哈哈哈哈哈哈哈,果然是大猪·没见过世面·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男人真正的“审美进化”是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女人的审美进化,可是从3岁就开始了。

对孩子来说,3-5岁是审美敏感期,会变得非常挑剔,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鲜艳、漂亮、女性化的东西,都是她们获得“性别认知”的途径。 这时,如果进行干预抑制,只会适得其反,孩子要么变得叛逆不听话,要么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主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该怎么样才能引导女儿正确爱美呢?

送给老父亲们八字真言:随便折腾,不闹就行。

技能01:被折腾

当老父亲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接受完老婆差使后,拿起手机躺在沙发上,准备进入放空状态时; 正是闺女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得意犹未尽,晚上回家吃饱喝足,闲得没事儿干的时候。 扫视一圈,妈妈眉头紧锁,情况不妙,偶尔还要嫌弃猪队友; 爸爸慈眉善目,任人打骂,只要屁股能不离开沙发,做什么都行。 那,在给自己打扮之前,只能先拿爸爸试试手了。 至于老父亲们会怎么想?岳云鹏:有一个喜欢化妆的闺女是幸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自己咬牙给老婆买的化妆品,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自己的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每个男人,只有在女儿面前,才会展现自己最极致的性感。毕竟鲁迅没说过:没被女儿打扮过的人生,不算完整的人生。

在蒙台梭利的审美理论中,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螺旋发展的。

首先,孩子对所用的东西要求完美。玩具该怎么放,铅笔该怎么整理,对孩子来说,都有自己的一整套体系。

就像在知乎上那个小女孩一样,爸爸一碰她的衣柜,她就又哭又闹。

其次,便是要求自我形象必须保持完美。各种小裙子,小皮鞋,甚至口红和眼影,统统安排上。

最后,是对环境、内在气质、艺术品质等状态的完美要求。

比如……躺在旁边的粗糙的老父亲,看着实在有些辣眼睛,那我就勉为其难地帮他化个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技能02:

跟着折腾

看过一个提问:“从小不能打扮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怎么样了?” 有一位女生说: “我父母从小给我灌输爱美就是不正经的思想,一直告诉我,我长得很丑,如果不读书,长大后就嫁不出去。 现在,碰到男生追我,哪怕互相喜欢,也不敢谈恋爱,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配不上他。” 爸爸为什么要跟着女儿一起折腾? 因为要让女儿知道,自己正在被爱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自家姑娘“蹂躏”的过程,其实是让女儿拥有自信的过程,无论她怎样“胡闹”,哪怕不情愿,你也把自己的脸和肚皮放心地交给她。 5-10岁,正是孩子形成自信与安全感的最重要时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如果父母想收获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孩子,就需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做自己。

主持人夏克立曾在微博上“炫耀”和女儿夏天一起打耳洞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多染头发上热搜时,黄磊说:

“我支持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去不断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用自己的样子去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这个世界。

我从未把多多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和想法,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是改造,而是尊重。

尊重,不是把孩子当成“孩子”,告诉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是把孩子当成大人,去试着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去支持孩子每一个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至于用口红画眉毛,在秋裤外面穿夏季纱裙,又如何呢? 美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自己的个性,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知乎爸爸的提问: “如果女儿太爱美,忽略了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该怎么办?”

l 多和自己谈谈美

首先要问问自己:“作为家长,我们的审美观正确吗?” 每个孩子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都受父母的影响,而成人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固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大眼睛一定比小眼睛好看;高鼻子一定比塌鼻子好看。 时间久了以后,孩子那原本如一张白纸的人生,逐渐被画上了条条框框,笑得时候一定要捂嘴,穿裙子的时候一定要穿小皮鞋。 不能否认,这的确是美的,但,美丽并不止这些。 我们对孩子进行美学教育,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审美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为了和孩子一起与寻找美。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宽容、包容的心态,面对每一种不同的东西,每一个不同的想法。 红色的眼影很美,绿色的眼影也不差;

盛开的花很美,秋天的落叶也同样很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孩子在你的支持、鼓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又怎么会错过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呢?

l 多和孩子谈谈美

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后,引导孩子关注内在。 一本有趣的书,一场震撼的艺术展览,一次丰富的旅行…… 这些体验,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回顾与成长中,愈发深刻,愈发坚定。

就像海明威在书中写的那样:“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包容的心,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堪比一场巴黎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