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周日晚,某民族高中近百家长送学生回校上晚自习,被拦在校门口,疑似因为迟到,未按时送到进校,按规定不能放行。老师在学生面前的严厉“批评”,引来家长们的担忧。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规定每晚都安排有晚自习,周日中午接孩子回家后,晚上要在晚上6点50前把孩子送到学校,不能按时送到,学生要在校门口罚站,如果没有班主任去接,一般要站到10点30晚自习结束,才能入校。为什么突然迟到了那么多学生呢?以前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学生家长处了解,此次学校并未按照以往的时间点判断能否进校。有家长表示,以往6点50分还可以进校,这次在6点48、6点43就不让 进校了,所以才引起这么多学生“迟到”。这次突然提前不让进校了,学校并未提前通知,学校至此未作出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老师组织迟到学生,拍集体照,并批评训斥,语言极其严厉,家长们听后非常气愤想打人。“你们这群迟到的学生,差生,根本就不该吃饭,不配上大学”、“你们就是社会上最失败的,社会上好的东西你们都不配拥有,就应该用最差最烂的”、“现在给你们拍毕业照,把你们都开除了,你们回家吧”、“你们都脑残吗?上课都能迟到”……家长们听到这些,都在校门口等着,不敢离开,生怕孩子会被欺负挨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长群中,有家长询问此事,班主任也一再声明,进校门时间一直都是6点50分,超过这个时间,一律判定迟到。迟到的学生,罚站在校门口到晚自习放学。

教育还需讲究方法,过分式批评并不能使人进步

过分、强硬、粗糙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只会适得其反,在学生中会引起强烈的反弹,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叛逆、反抗心理,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伤。

教育方式需要不断地优化,从多方面考虑到教育效果。因人而宜,不同情况不同年龄段需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教育的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及自我感受。可以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错误再次发生,而不是生硬的要求,即便学生不会再犯错,但并不一定从根本上认识错误。

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

超长的工作时间使老师忘记了教学育人的初心吗?

红方疲惫使人暴躁,难免言语激烈
V S
蓝方适当的激烈语言也是警醒学生的一种方式
红方
150 41
蓝方
191人已参与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