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专注于认知提成,心智成长。可以关注、分享、留言、讨论!

他是国内某名校硕士毕业,全国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曾就职于华为、IBM、招商局,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全部都是名牌。在世俗眼里,他应该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高富帅的典范。可也不怕你笑话,自从读大学到毕业工作20多年的时间里,是又思又学,却也又惘又殆,长时间比较迷茫,有很多观念误区,不清楚自己到底想什么,不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被灌输“只管读书,不要想其他的”,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工作,我觉得这些事好像都是外界加于我的,不是我本来需要的;与现实脱节,脑子里总是虚幻的理想,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心智不成熟,主观性强,不是自己主宰情绪,而是让情绪所控制,不善处理办公室政治;看不到整体,看不到产业大势,比如当时在华为3G核心网工作时,只知具体工作的苦闷枯燥,不知华为是个很好的公司平台,不知自己所在行业是引领时代的主流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维矛盾重重,比如一方面对当下不满意,苟且的为了活着而工作着,难道疯狂的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点的活着吗?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也不知怎么去改变;还比如自己提出某个想法,然后自己又会冒出很多想法阻止和反对自己的想法,但自己又不清楚什么想法是对的,也不知道求助,陷入纠结和矛盾的痛苦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不到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大势,比如在深圳工作10年,有大把几乎可以买房,因为认为房价是受奸商资本的操纵(也是认知不到位的观念误区),而仇视,不去买,而不知道,在当下社会里,房子是城市和经济的船票,有了它就能水涨船高,没有它只能下船,从而生生地被深圳这样的城市所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念误区重重,比如说内心有创业情节,但总下意识错误的地认为只有做点生意或者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才是创业,而不知道真正的创业者是主动顺应产业变化的承载者,如果是这样即使在团队里也是创业,反之即使是白手起步,是创始人,也不一定能创业。

以兴趣而不是理性为导向,殊不知兴趣或爱好如果当工作来做的时候,就不一定那那么好玩了。真正的工作是需要很多标准化的工作量,虚幻的兴趣是飘忽不稳定的,对多数人是开脱的借口和豪华的奢侈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心认知的迷茫像蜘蛛网一样,干扰了潜能的激活激发,让人能量短路,不能斗志昂扬地去开展工作事业和追求。由于认知没有打开,不能有效地、持续地、深沉地影响行动,于是内心很上进,现实很困顿,能量闷火中烧,让人有苦难言,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上述的迷茫和困顿,让他苦闷不安,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又不会被生活和工作的苟且冲淡,也找不到人可以交流这些细微的心理感受,也没有人引导,所以就只能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笔记,把自己零散的所思所想、所挣扎、所矛盾、所分析、所自问自答写下来,慢慢地累积有一小箱子。这些写和思考就像火把一样,逐步引领我照亮了一个个的认知盲区。我的心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思维分析能力很强,对人心理的洞察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有明显提高,行动能力和毅力也不少进步,他发现正确的认知才是行动力和毅力的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发现其实像他以前那样迷茫的人其实非常多,很多人对人生的基本认知还是很模糊的很多误区的。只是他们不会去想太多,只是机械性地重复着当下的工作生活,有空就消遣娱乐下,认为生命本就如此,所以他们享受和体会不到生命的高能和神乐。

他在想,既然梳理认知能提高我的心智和效能,那也能够提高别人的。但是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要像我那样,费那么长时间,那么多精力去整理认知。我在想,如果我把这些认知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岂不是可以帮助和加快人们清晰化、系统化、正确化各自的认知,这岂不是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于是他决定把“谈认知”当作他的一项工作一项事业来做,这样既照亮自己,又能帮助别人,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

本号专注帮助人们清晰化、正确化、体系化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基础认知。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更多文章可关注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