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一个图,让我心情很是复杂。图片上的孩子小小的个子,提着有他半个身子高的2个塑料袋,一个袋子里装着衣服,另一个袋子里装着他小小的鞋子,边走边哭。原来这是一名留守儿童,他装好了衣服,想父母一起走,可是出门时才发现,父母已经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对孩子的心疼之外,作为一名心理从业者,还有着深深地担心:童年时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稳定的关系,对他形成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和父母一次次分离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错误认知,很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言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生的这段话充分地强调了环境对心理的重要性,而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接触的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观点态度,对他们的成长、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但父母往往忽视了这点,对父母来说,生活除了孩子之外,还需要应付工作、家务、长辈、朋友等等,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全世界,就是父母给的这个家。

缺乏关爱的孩子

10月底上映的高中校园题材电影《少年的你》,收获了高人气和高票房的同时,也让高考、早恋、校园欺凌、自杀等话题再次引起关注。影片让我们看到,家庭因素在青少年行为和心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文提到的留守儿童,就是缺乏关爱的孩子,他可能成长为影片中的小北(易烊千玺饰演),内心自卑,对自己有许多怀疑,靠打架斗殴等出格的行为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就算他聪明、好学,内心善良,但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教导,而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成长过程中犯下错误。可以看到,小北的行为是”野生“的,谁欺负他,他就打回去,缺钱,就想办法弄钱,关心一个人,也会发自内心地对她好。他身上有人性之初的善与恶,却没有被爱着的自信和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可能会变得像影片中的陈念(周冬雨饰演)。单亲家庭的陈念,似乎格外懂事。她在被同学围堵、极可能遭遇危险的关头,因为怕麻烦郑警官而放弃求助;她在遭受欺凌的时候、在牵涉进命案的时候,也选择独自抗下,没有主动告诉妈妈。

她不愿意麻烦别人,不习惯寻求他人的帮助,这种性格的形成,源自她的家庭:陈念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却在生活中自顾不暇,没有能力给她稳定的生活和足够的爱与关注。本该给予她爱和安全感的家庭,还需要她去理解和维护——她不得不懂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念的家庭中,来自父母爱与关注的缺失,使得她只能用自己不成熟的力量独自面对社会的艰难,和来自同学的恶意,身心遭受伤害的同时,也酿成了最终的悲剧结果。

一味地给予爱就对吗?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了,我对孩子特别关心,家里大事小情都不让孩子插手,一点活儿都不用干,只好好学习就行。我也特别爱他/她,孩子想要什么,我尽自己能力做到有求必应。这样教育就是对的吗?

《少年的你》里,欺凌的施加者魏莱(周也也饰演),就是一个被太多的爱宠坏了的孩子。

魏莱家境优越,有个对她无限宠溺的母亲,是个完全符合父母期待的乖乖女。她的世界里没有担心二字,也没有责任感这个东西;她只需要理所当然地接受着所有人的付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与此同时,她无法接受来自外部世界哪怕一点点的不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莱似乎拥有着陈念无法企及的生活,和来自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

但魏莱却长成了一个,可以毫无愧疚心、纯真地笑着伤害同学的人。

最可悲的是,也许最后当灾难降临在她头上的时候,她自己、她的妈妈,可能最终也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归根结底,是因为魏莱的家庭给了她太多的娇宠,让她对自己的行为失去边界感,行事毫无顾忌,伤害他人时,甚至是真的不觉得自己有错。

父母该怎样与孩子相处?

其实没有任何人敢打包票说,在子女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自己的每个教育步骤都是正确的,每次沟通都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喜欢《小欢喜》里的刘静(咏梅饰演),她是一位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女性,和高中生乔英子(李庚希饰演)成了忘年交。但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刘静也遇到了难题。由于丈夫的工作原因,儿子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导致儿子对父母内心充满疏离,甚至怨恨。

刘静夫妇在努力赢回亲情的过程中,和儿子发生过许多冲突,但好在冲突平息,情绪冷静之后,他们还是能够表达对儿子的尊重和包容,表达对儿子的爱。虽然儿子彻底的转变,似乎是在刘静确诊癌症的时候,但之前的一切努力,其实早已消除了两代人之间的大部分隔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该怎样与孩子相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给出了一个有着诸多成功经验的答案——和善而坚定:即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关注,同时又在彼此尊重、共担责任的前提下,一起制定父母和孩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之路不易走,但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成功亲子关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