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中国的国力就在逐渐的衰退,而且满清政府还叫嚷闭关锁国的政策,自我满足的单做井底之蛙。面对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的肥肉,很多的外强势力,特别是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在十九世纪末期,日本不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而且还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可耻的《马关条约》,以李鸿章为首的满清势力,在慈禧这个女人的授权下,是既割地又赔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许多的爱国人士不仅出谋献策而且更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在当时有一位爱国人士,他叫宋育仁,宋育仁在爆发甲午战争之后,就全力主张一鼓作气,消灭日本。他一直觉得日本就是个小国,其兵力和财力不足以支撑日本打持久战,清廷要是能坚持战斗,必定会战退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宋育仁远在欧洲,认为海上作战中国肯定能赢,多次筹谋船舰和枪支弹药,经过一番努力,不仅武器弹药和船舰已经备齐,军队人员也已经完全预备好。这么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军队就已经组建完成,并且宋育仁已经准备好要交给当时的北洋水师提督,由他负责率领这支精锐的军队。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宋育仁被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给弹劾了,弹劾之人不仅在慈禧面前说,宋育仁无事生非,而且是在破坏慈禧的决策。慈禧听到这种事情之后也是大为光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当时的朝廷还不是很清楚宋育仁为国家做出的努力,在听到对宋育仁的弹劾之后,李鸿章与慈禧都是极为恼火,认为其不听从朝廷的号令。而且本想打算息事宁人的朝廷,听见了宋育仁想要发动战争的消息,肯定是不同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原因是慈禧不想有人反驳她的决策,而另一个原因就是李鸿章对于自己作为谈判的领导人,有人竟然质疑他,而且想把他的功劳给抢占一空,这是他极不乐意见到的。所以慈禧认为,在这节骨眼上宋育仁的做法只会挑起事端,遂命令他终止一切行动,速速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宋育仁的筹谋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他心系祖国,关注朝廷的一举一动。坚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国家。但是李鸿章跟慈禧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不仅助长了日本人的野心,更让报效祖国的爱国人士寒心。如果当时国人就背水一战,或许就没有后来的那些《马关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