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人类语言的起源取决于20万年前的一个关键时刻。那时候人类的喉头位置下降,声道拉长,舌头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直到现在,这种生理上的创新仍被认为是人类具有的独特的语言交流能力的根源。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对于该观点提出了挑战,研究人员认为此前的估计可能至少有几百万年的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表在本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中,对于包括长达数十年的人类和动物研究以及声学模型进行了综和论述,它不仅将语言的起源追溯得更早。而且彻底颠覆了人类语言学的传统理论。

论文中的数据揭示了三个关键的结论: 第一,喉部下降并不是人类特有的具备语言能力的生理适应。第二,喉部下降并不是用来发出对比元音,而元音是人类语言的关键要素。第三,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也会像人类一样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些发现帮助研究小组确定,在更早的类人猿祖先中,语言的发展比之前认为的要早得多。该论述的主要作者,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路易斯·让·波伊研究员表示,语言是一种神秘的特性,是人类物种的基本特征和独特之处。了解它在进化过程中是如何出现的,与了解我们这个物种如何出现以及世界的起源一样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科学家认为猴子缺少合适的喉头,不能发出如此多的声音。然而它们能够产生的呼噜声、吠叫声和交配声,对于这些声音的最新分析让人们对过去的观点产生了怀疑。新的研究表明,它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发出人性化的声音”。路易斯·让·波伊博士表示,这意味着语言的出现不是20万年前,而是2000多万年前。

没有了喉头下降所带来的时间限制,研究人员现在可以考虑其他各种关于语言出现的假设。该研究团队回顾了最近关于灵长类动物行为、发声和交流的研究并建立了声学模型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由于喉头的下降而导致的声道延长是语言出现的第一步。由于这一特征在解剖学上被认为是现代智人所独有的,该理论将语言的发展限制在过去20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伊博士说,言语交流现在可以被认为是语言发展的驱动力。对于人类来说,舌背的下弯可以为说话时的声道技巧提供更多自由空间。这种轮廓和移动的特性使其产生高度协调的运动,进而产生辅音和元音。

了解人类和动物系统之间的鸿沟,特别是语言是如何从我们祖先的小系统的已经灭绝的原始人进化而来,这被称为科学上最困难的问题。该研究团队认为现在可以用压倒性的三个证据来反驳“语言的起源”是在大约在20万年前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灵长类动物也能发出类似于人类的对比元音。而这些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例如狒狒,可能不能像人类一样说话,但它们确实表现出人类语言中最基本的声音表达。

总之,这些发现颠覆了喉头下降理论。他们证明,至少在2000万年前,早期人类可以发出对比元音,作为语言的基础。他们还认为,语音和语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而不是像理论所主张的那样是突然出现的。

因此我们现在有理由有信心认为人类语言的起源实际上更接近2000万年前,比之前认为的要早100倍。就完整的语言而言,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并且在人类中普通通过语音进行传播。虽然动物的交流方式确实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发声,但人类在结构上的复杂性、灵活性以及语音和语言的融合远远超过其他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