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中,曾经繁花似锦的北宋帝国轰然垮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躲过一劫,渡过长江来到江南,建立南宋,使得赵宋王朝得以延续。然而南宋建立的最初几年里,面临的形势非常险恶。北方的金国人把金国收入囊中,依然野心勃勃,想进一步吞并南宋,一统宇内。被逼到死角的南宋军民,与金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南北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频繁激烈的战乱,沉重的赋税、劳役和兵役,给南宋各地百姓造成深重苦难,不堪忍受的农民们为了求生,被迫揭竿而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江南农民起义。从建炎二年开始,、两浙、湖南、江西等地,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农民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兵的猛烈进攻,已经让宋高宗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在南宋的大后方遍地开花的农民起义,更是让南宋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处境中,“外有北虏之寇攘,内有民变之窃发”。起义军所到之处,驱逐南宋官吏,劫掠朝廷府库粮仓,切断重要交通线,“寡据湖山之险,路阻吴蜀之通”,让南宋的后方四处起火八处冒烟。

更为要命的是,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宋高宗被迫从抗金前线抽调大量部队回援后方,对抗金大业造成严重干扰。为了尽快平定农民起义,从绍兴三年开始,宋高宗多次调派能征惯战的名将岳飞,挥师南下镇压南方农民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炎四年(1130年),江西吉州虔州一带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当年年初,宋高宗的养母隆佑太后为了躲避金兵,在大批官吏军队护送下来到虔州,入住景德寺。护驾的官军狐假虎威,军纪败坏,四处流窜民间,横征暴敛,公然抢夺掳掠粮食财物。

百姓们不堪骚扰,聚集起来到景德寺找隆佑太后申诉。昏庸的隆佑太后误认为百姓要犯上作乱,下令出动官军,手持刀枪大肆屠戮百姓,甚至冲入虔州城,光天化日之下放火劫掠。虔州百姓忍无可忍,在农民英雄廖八姑三姐妹、彭铁大、李动天等人号召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吉州虔州农民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义军以吉州虔州为根据地,分兵四出攻州打县,势力范围迅速扩张到江西全省、福建、广东等地,东南半壁江山,几非南宋所有,屡次击败南宋官兵。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被迫从前线抽调岳飞的岳家军,进入江西剿灭农民军。

吉州农民军屡战屡胜,斗志旺盛,听说岳飞要来,他们也并不在意。廖八姑手下大将彭铁大发出豪言壮语:“人言岳承宣智勇为天下第一,我今破之。岳承宣且败,他人若何?”向岳飞发出挑战。农民军虽然勇敢善战,但碰到岳飞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也毫无还手之力。岳飞剿抚并用,三下五除二就打垮了农民军,农民军首领廖八姑三姐妹、彭铁大等人都被岳飞捕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存在一个争论焦点,岳飞镇压农民起义,捕杀廖八姑、彭铁大等一批农民英雄,是否算是他的“污点”,是否会影响他的光辉形象?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应把他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割裂开来,而应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全面认识。

岳飞身为忠心耿耿的统兵大将,面对皇帝圣旨调派,他只能去忠实执行,毫无讨价还价余地。其次,南宋的农民起义,也确实对如火如荼的抗金大业造成了一定干扰破坏,如果听之任之,很可能导致南宋就此覆灭。再者说,岳飞在平定农民起义过程中,一直贯彻“诛首恶而赦胁从”的原则,禁止部下“妄杀一人”,力戒“屠戮斩馘”,除了几个义军首领,其他人都被他放归田里,“各安耕业”,已经把农民军的生命损失降到了最低。因此,此事并不足以影响岳飞的光辉形象。

参考资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鄂国金佗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