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5月末,坐拥“雄兵百万”,但文臣武将整日忙着内讧党争的弘光小朝廷,仅维持一年,便被强悍的清军分化瓦解,迅速攻灭。昔日拥立福王朱由菘的“江北四镇”:高杰被叛徒许定国算计,赴宴身亡;黄得功孤军奋战,壮烈殉国;刘泽清投清后,拉拢部下反正,结果事泄被凌迟处决;仅有叛徒刘良佐一人,投清后得以善终。

刘良佐,字明辅,山西大同镇左卫人,早年从军,因其上阵常骑着一匹杂色马,所以人称“花马刘”。其兄弟刘良臣,在军中担任游击,于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便跟随祖大寿投清。刘良臣变节,并没有影响刘良佐的升迁,他因统兵征剿农民起义军,立功升任总兵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将领

“没有机遇才华等于狗屎”,1637年,刘良佐踩了狗屎运,在湖北郧阳城外,刘良佐配合守将牟文绶,将围城的罗汝才部起义军击败。罗汝才因狡诈多谋,人称“曹操”,其麾下甚众,军势强盛时可达二十万余人,刘良佐因此战成名。

1641年,凤阳总兵黄得功和刘良佐通力合作,在鲍家岭、潜山之战,击败张献忠主力,张献忠的义子三鹞子王兴国和部将闯世王马武,被生擒俘杀。甲申国难,崇祯自尽,刘良佐率部南撤至江北寿州,刘良佐治军不严,其部下洗劫百姓,烧杀掠抢,无恶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帝

刘良佐当年通过黄得功,结识守备凤阳的太监卢九德,现在刘良佐通过这层关系,在卢九德的指点下,刘良佐跟高杰、黄得功一起,拥立福王朱由菘。弘光帝朱由菘,为报答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开藩设镇,这四人并称“江北四镇”,负责驻防江北,拱卫弘光小朝廷,而刘良佐受封广昌伯,成为南明弘光政权的定策元勋。

江北四镇,拥兵自重,不服调遣,而朱由菘对他们难以控制,只能听之任之,四镇辖区之内,成为他们独立的小王国。原来刘良佐是在临淮驻防,但是当地百姓听闻刘良佐,纵兵抢掠财物妇女,便自发登上城楼,阻止刘良佐部进城。刘良佐非常恼怒,率部攻城,但久攻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将领

在马士英的调解下,刘良佐改驻防寿州,刘良佐开设幕府,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之余,也不忘趁机敛财,加征苛捐杂税。他跟刘泽清一样,兴建府邸,搜罗美女,供其享乐,将克复中原忘之脑后,其部下纷纷效仿,本应保境安民的官军,反而成为劫掠百姓的恶贼。

好景不长,1645年,豫亲王多铎领兵南下,刘良佐不敢迎战,率十万之众投降,甘为马前卒。听闻弘光帝朱由菘,从南京出奔,逃往芜湖黄得功处,清军主力紧追不舍,刘良佐担任向导,领军来攻。黄得功在船上调兵遣将,刘良佐暗藏祸心,以跟老友叙旧为名,要求跟黄得功隔江对话,暗中让清军神箭手,找机会狙击黄得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有德

黄得功被小人算计,喉咙中箭,自知难以幸免,便自刎殉国。黄得功部下在刘良佐的利诱下,绑缚弘光帝朱由菘,向清军投降。认为大局已定的多尔衮,重颁剃发易服令,江南百姓对此非常不满。

常州府治下的江阴县,爆发反清起义,江阴义民公推典史陈明遇为首领,而陈明遇又派人邀请有迎击海寇经验,住在城外砂山的前任典史阎应元,主持抗清御寇之事。多铎命刘良佐,率本部几万人马,围攻江阴县城。刘良佐认为江阴只是百姓起事,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结果刘良佐所部在攻城时伤亡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将领

刘良佐写下《劝民歌》,企图劝降,被江阴义士拒绝。多铎先后派遣恭顺王孔有德、贝勒博洛、尼堪等人前去助战。博洛认为刘良佐过于废物,麾下几万精兵竟然无法攻破江阴,便将刘良佐惩戒一遍。之后,清军运来红衣大炮,将江阴城墙轰塌,刘良佐所部跟清军一道,在江阴屠城,遇难者多达十几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将领

之后,刽子手刘良佐交出本部兵权,自己被编入汉军镶黄旗,曾被封为二等子爵,跟随清将征剿南明残余势力,双手沾满无辜百姓的鲜血。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刘良佐因病退休,一年后去世,其子刘泽涵承袭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