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中的李贽以诗《哭黄宜人》来悼念爱妻。(一)结发为夫妻,恩情两不牵。今朝闻汝死,不觉情凄然!(二)不为恩情牵,含凄为妆贤。反目未曾有,齐眉四十年。李贽为官期间,曾经历了嘉靖、隆庆至万历三朝。而这一时期正值明朝末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农民起义不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贽十分怀念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治国之道和繁荣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贽称誉明太祖的目的在于他端诚拥护处于上升时期又推行开明政策的封建政权;劝谏统治者心存社稷,顾念臣民,无时或忘小民的疾苦;更应思贤若渴,务得贤能以为辅。所以,李贽对当时社会潜伏的危机十分忧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贽痛时政之浊乱,哀百姓之困苦,慨自身之力微,这种心情是常人所不能想像的。在怀念圣明之君的同时,李贽对于历史上有过德政的清廉刚直之吏则满怀激情地倍加输扬。李贽对时尚的“存天理,去人欲”的虚伪说教,对作为明代后期腐朽的官僚地主阶级辩护工具的“道学家”尤为愤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所以见道人就厌恶,见僧人就厌恶,见道学先生则尤其厌恶。”这些人满嘴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李贽痛斥们为“鄙儒”、“俗儒”、“迂儒”、“腐儒”,指斥他们“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为和猪狗没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贽借批判孔子而将锋芒直指那些打着孔子的旗号,而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伪儒们,这些假道学家们所言所行是与真正的儒家所倡导的“仁政德治”、“爱民利国”的精髓大相径庭的。这充分说明李贽的政治思想在于追求儒家思想的精华,借以维护封建统治。而其言行切中时弊,击中了那些貌似儒家,实则欺世盗名的假道学家们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