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2月15日电题:鄱阳湖上白鹤飞——从白鹤迁徙路线之变看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记者沈洋、陈毓珊、张兆卿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一曲悠然传唱的民歌,描绘出数十万只候鸟在鄱阳湖区安然越冬的情景。 30多年前,国际鹤类基金会考察鄱阳湖时,当时除中国鄱阳湖之外,全球还有另外两处白鹤越冬地。 30多年后,那两条迁徙路线几近丧失,而在鄱阳湖区白鹤数量已占全球98%。水草丰美、蝶湖洲滩的鄱阳湖,成为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 白鹤钟情于鄱阳湖,恰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生动写照。 候鸟低飞,渔舟唱晚,自然美景的背后,离不开数十年如一日的爱鸟护鸟。在鄱阳湖,不仅有每天行进40多公里、巡湖护鸟的保护区工作人员,也有候鸟医院、候鸟保护采茶剧团、候鸟保护协会等一大批爱鸟护鸟民间团体。 两年前,百余名爱鸟人士自筹资金,租下498亩藕田,购置藕种、整理农田、修建道路、建立水位调控系统,建起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如今,这里成为人类距离白鹤最近的地方,观测距离仅几百米。 白鹤每年在鄱阳湖区停留长达5个月,与赣鄱儿女结下深厚感情。2019年9月,白鹤从570多种鸟类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江西省的“省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