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国平安公布保费收入情况常规公告,11月新单保费大降近2成,引发了市场的担忧。甚至有人说这是平安业绩下滑的拐点,以后都很难有好转。思考更深入的朋友甚至在讨论保险业到底是不是坑人的行业。

截止到今天早盘收盘,中国平安下跌了仅仅2%左右,资本市场用脚来投票来证明大家的担忧是多余的,大多数中国平安的投资者还是比较成熟的。而且单月的新单保费下降并不能真正影响保险公司利润,真正能影响的是新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新单保费x新业务价值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保险业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后两个月都是保险公司的“开门红”大战,为了让明年的数据更好看,也博个头彩,往往后两个月营销力度都是比较大的,全体从业人员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在销售保单。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光是吆喝肯定不行,后两个月往往会在营销上加大力度,使营销员挣的要比平时更多一些。羊毛出在羊身上,多支出的成本到头来就会降低新业务价值率。

在“开门红”的影响下,往年后两个月业绩是比较高的,但是现在中国平安却在反其道而行之,淡化“开门红”的影响。把保费平均分摊到每个月上,毕竟“开门红”的新单保费看着多,但是新业务价值率却在降低,最终归属公司的利润也会比较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平安的新增保费在逐渐降低,但今年以来平安新业务价值率却明显上升,从去年末的43.7%到第三季度末48.1%。今年预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左右。短期内看业绩可能有反复,但是长期看业绩肯定是稳定增长的。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如果中国平安的业绩都不能保证,那么又有哪家保险公司敢去保证呢?买入并持有优秀的公司,也要具有经得起风浪的心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跟着好公司度过大风大浪,后面的回报往往也很惊人。旅鼠认为:中国平安,未来依然能继续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对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平安如果真能大跌那就好了,正好可以继续加仓。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