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沙芙蓉区凯通国际城,毛志勇夫妻和88岁的独居老人范再凡是10年的老邻居。范娭毑丈夫26年前去世,两人没有子女,她的双眼也在40多岁时就因病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线。2年前,毛志勇、许桂元夫妻主动提出,如果早上10点还没见到范娭毑起床开门,他们就去敲门,以免她在家发生意外却无人知晓。

担心邻居在家出意外,两夫妻坚持三年敲门看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的一个下午,许桂元正在家里做晚饭,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后就看见范娭毑半举着胳膊说:“我手疼。”许桂元卷起了她的袖子,发现胳膊肿了一圈,原来范娭毑在家门口不小心摔倒,本想用手支撑一下,却因此受了伤。许桂元连忙喊老伴给范娭毑的侄女打电话,送老人去医院治疗。为此,范娭毑还写了一首诗表达对毛志勇夫妻的感谢:“ 无儿无女老孤孀,不慎摔伤失主张。感谢毛爹贤伉俪,陪同送诊夜深忙。”

这并不是范娭毑第一次意外受伤,前一年她在自己家的厨房准备做饭时,胳膊不小心撞上了灶台,也是许桂元在家听见范娭毑疼得大喊一声,连忙赶来帮忙。

“我们担心她一个人在家万一有什么事,要是没人发现怎么办。”见范娭毑近几年的身体越来越差,许桂元便主动跟范娭毑说:“以后你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就把门打开,如果10点钟还没开门,我们就敲门看看你有没有事。”

在这之后,许桂元每天早上8点多就会把自己家的门打开,通常这时范娭毑也已经起床,“要是10点还没醒可能就是身体不太舒服,或者是太冷了不愿意起床,”毛志勇说,“一般敲门之后,她就会过来把门打开,或者是喊一声,这样我们就知道她没事。”

有一天早上过了10点,范娭毑还没打开门,毛志勇敲门也不见回应,连忙给她打电话,幸好范娭毑只是没听见敲门声。见她安好无事,毛志勇这才放了心。

陪着邻居的失明娭毑“听”两次阅兵

范娭毑的右眼在32岁时就因视网膜脱离而失明,40多岁时,她的左眼也患上了青光眼。现在88岁的范娭毑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若是到了晚上,就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她原本在小学教语文和历史,也因眼疾只得提前退休。

范娭毑没有子女,26年前老伴去世后,她便一直单独生活。她有2个妹妹和1个弟弟,但都上了80岁,身体也不太好,要靠子女照顾。她的弟弟每个月都会前来看望,但实际上弟弟也患有心衰,时常要去住院。现在主要负责照顾范娭毑的是侄女于跃,每天中午都会坐1小时公交来给范娭毑做饭。

10年前,范娭毑和毛志勇夫妇都因老屋拆迁,搬进凯通国际城成为邻居,“我们刚搬进来的时候看范娭毑一个人住,就经常喊她来家里玩,我们比较聊得来,慢慢就越来越熟了。”毛志勇说,“她做过老师的,很有文化,我都跟她学了很多东西。”

许桂元喜欢散步,天气暖和的时候,早上6点多就出门,有时正好遇见范娭毑也打开了门,在屋里准备早饭,看见许桂元便笑盈盈地打个招呼:“出去啦。”到了冬天,许桂元也不爱出门,吃过早饭便来找范娭毑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等快要做午饭的时候才回去。”许桂元说。

前几年范娭毑的身体还算硬朗,虽然看不清,但还是喜欢出门走走,但摔了几次跤后,她也不敢出门了,没事便待在家里听收音机。今年国庆节,毛志勇还专门叫上范娭毑一起看阅兵,“她看不见,只能听声音,还跟我们一起看了两遍。”毛志勇说。

范娭毑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事,“有一次水管破了,地上都是水,也是毛爹爹他们帮我打扫,还去找人帮我修。”范娭毑说。但在许桂元的眼里,范娭毑并不常麻烦他们:“有时候我们要帮她,她就说老人要自强不息,什么都要自己干。”

视弱侄女每天给独居姨妈做饭

12月18日上午10点多,范娭毑就开始摸索着淘米煮饭,因为看不清电饭煲上的指示灯,她只能用手感受温度,来确定饭是不是在煮。随后,她又从冰箱里拿出青菜,放在水盆里,“我侄女让我提前把菜泡一下,她来了洗一洗就可以炒”。

等范娭毑把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侄女于跃也正好到了范娭毑的家。她今年也患上了青光眼,一个月之前刚做了手术,现在还是只能借着模糊的光影行动。为了多赚些钱生活,61岁的她还在做着一份保洁的工作。

在范娭毑还能自己做饭时,于跃每周只来一次,帮姨妈打扫一下卫生。但范娭毑摔倒住院之后,于跃便开始每天中午都来帮姨妈做饭。“我现在就怕她晚上看不见会摔跤,所以真是要感谢毛爹爹他们早上都来看一下。”于跃说。

其实除了范娭毑,于跃的父母也需要她的照顾。5年前,她的父亲中风,手术后的半年里,于跃都要留在医院,多亏还有毛志勇夫妻时常帮范娭毑买些菜。于跃的母亲和范娭毑一样,患有高血压和肾病,前段时间又不小心摔倒骨折。

“我们之前也想过,如果姨妈跟我们一起住,照顾起来方便一点,但家里实在是太小了,就60平米,住不下这么多人。”于跃说。范娭毑也提出过搬进养老院,但这是个不小的费用,更何况她的眼睛看不见,“在自己家都习惯了”。

潇湘晨报记者王佳箐 实习生张文佳 长沙报道 摄影记者吴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