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16日,死于1916年6月6日,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近代著名政治家、著名军事家,影响深远的风云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足迹

袁世凯出身于河南省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从小师从曲沼学习各种武艺,自幼喜爱研究历代兵法,小小年纪便立志成“万人敌”,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攻城拔寨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军事家。

从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三年的4年间,袁世凯在北京认认真真地读了几年书。在此期间,因为他自己有远大之志进取之心,且有严师严加督导管束,短短数年之间便脱胎换骨恍如换了一个人。

1876年秋,袁保恒兄弟命袁世凯回乡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但事与愿违未能成功。第二年初春,袁世凯便回到北京。当时华北大旱,灾民遍野难以维持生计,袁保恒奉命到开封帮办赈灾事务,带袁世凯随同前往。在赈灾事务中,袁世凯处处为民着想表现突出,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办事能力。

1878年,袁保恒不幸感染瘟疫医治无效去世。袁世凯返回项城,移住陈州后偶然与徐世昌相遇,因二人一见如故很是投缘,便结为异姓兄弟拜为金兰。

1879年秋,袁世凯再度参加乡试,但屡战屡败,仍未考中。

任淮军将领的吴长庆为了报答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的昔日恩情,写信给袁世凯,望其前往淮军军中从军磨炼,以便出人头地大展宏图。

袁世凯从小就有从军志向,得此良机自是不愿放过,便于1881年10月前往山东投奔吴长庆,希望获得晋升之道。袁世凯从军之后,在吴府名士的指导下砥砺磨练,成长很快,不久之后便被破格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督朝鲜

1882年,朝鲜发生内乱,国王李熙之父大院君利用自己掌控的军队抢夺朝鲜大权。朝鲜王妃希望扳倒大院君,但却苦无军队,便请求清廷出兵平息祸乱。

袁世凯便跟随吴长庆不远万里东渡朝鲜前去平乱。在战斗中,袁世凯一边射击一边带头冲在军队最前面,表现极为勇猛突出。

吴长庆在胜利后给清廷的呈报中,将勇敢善战袁世凯极大地赞扬了一番,报以首功。23岁的袁世凯虽然科考不利,但却由此获得了帮办朝鲜军务的身份,留在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进行新军训练。由于袁世凯方法得当,训练效果显著,因而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

1884年,金玉均等突然发动甲申之变,试图抢夺政权把持朝政。驻朝日军则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意欲挟制朝鲜王室坐收渔翁之利。

国王李熙苦无良计,只好派人奔赴清营求助。

袁世凯当机立断果断出击,指挥驻扎在朝鲜的清军打退日军,击破了日本的抢夺计划,使日本的如意算盘被全盘打破,从而保住了清王朝在朝鲜的种种特权。袁世凯因这一出色表现得到了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充分肯定,但同时遭到日本的痛恨,也使他的同僚对他嫉妒万分。

袁世凯左右为难,便于1885年初归国赋闲,以避各方势力的诽谤攻击。但是李鸿章却认为袁世凯是难得的可造之材,他不惧各方非难,决定提拔重用袁世凯,于1885年11月封袁世凯为驻朝重臣,使年仅26岁的并未获得科举功名的袁世凯位同清廷的三品道员,使其手执朝鲜权柄,可左右朝鲜的政局。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认为这是侵入朝鲜的良机,便派出军队迅速进入朝鲜,企图挑起战争。7月19日,袁世凯见大事不妙难于控制,便急忙化装成平民逃离朝鲜。

归国后,于8月6日奉旨前往辽东前线,协助转运粮草器械、收集溃败军卒等后勤事务。次年5月,袁世凯向清廷请假省亲回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立新军

1895年6月底,李鸿章等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保荐远离政治中心的袁世凯。光绪帝见袁世凯能得到三名封疆大吏的保荐便估计袁世凯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命令袁世凯进京觐见核实情况。

到达京城之后,经过充分准备的袁世凯向光绪帝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改革纲领,其内容全面而详尽,见解颇为独到,其中的练兵主张更有可圈可点之处。

他的主张很快得到了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1895年12月8日(光绪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光绪帝为了改变清廷军队落后的现状,批准袁世凯进入天津小站采用西法编练中国的第一支新式陆军军队,希望借此为中国军队注入强大的新生力量。

从入京觐见光绪帝到进入小站练兵之间的这段时间,袁世凯积极为维新变法四处奔走,并加入了强学会,这使维新派康梁等人将他当作同路人。

袁世凯进入小站之后,立即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建军方案和训练制度。其后,袁世凯培植了一大批亲信加强对全军的控制力度,使北洋新军由此逐渐成为袁世凯的政治资本,使袁世凯的势力逐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