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他三四点钟起床就开练了,灵感来了,一天能画上12个小时。为让笔下的兰花神形兼备,他遍访兰花产地绍兴各乡镇;为直观形象地吃透所绘景物,他的爱人买来了10多个品种的兰花,摆放在自家门前狭窄的走廊里,供他写生。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将一盆盆形态各异的兰花捧到阁楼上,一边摆放着蓝瑛、郑板桥、 吴昌硕、潘天寿、卢坤峰等大家画本,边画边琢磨。这样全身心地投入,但却收获甚微。“当时真想放弃,费钱又费心,不如去给画院裱画省心。”他说,一位北京朋友的一番告诫,让他刻骨铭心:“穿越难关,成功在望。”

他是金晓海,现任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著名国画家。

今天的艺术大赏,带大家一睹金晓海先生的国画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晓海知道,在绘画艺术上不光要做苦行僧,更要汲取理论之精华。为积累 绘画理论和功底,他就读于中国美院国画系,受教于陆抑非教授。“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扎实的技艺和学识的修养不可少,精神的净化和心灵的升华才能达到更高 境地。”金晓海牢记陆老的教诲。

除了创作,他饱读绘画理论,还成了陆老家中的常客。经多年修炼,金晓海笔下的兰花如津人操舟,一笔出之,浓淡枯涩,提按顿 挫跃然于纸,兰叶看似双钩,却又非双钩,笔墨浑穆葱郁。

1990年,金晓海举办了从中国美院毕业后的首次画展,陆老亲自为他的作品提词10余幅。

1995 年,他在花鸟画界崭露头角——在中国美协和台湾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书圣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上名声大振,创作的25米国画《百兰图》获得最高奖,他由此 得名“兰花才子”。

中国文联一位负责人感叹道:“观金晓海之兰卷,如临九畹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画法辟蹊径

当《百兰图》获国际 大奖时,金晓海的脸上写满喜悦。“当年,学习兰花的画法时,连陆老也建议我放弃,因为兰花是所有花卉中最难画的。”金晓海认为,兰花以其品德高洁,枝叶典 雅,花朵幽香清新被人所爱。

但兰花却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认准的,决不能走回头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金晓海用手中的画笔为灾区献爱心,为省市见义勇为基金、贫困山区捐画捐款等。“济贫扶困,见义勇为、弘扬正气,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他说,现在正是自己绘画的黄金年龄,艺术无止境,奉献无穷期。

作品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牡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牡丹和兰花渐渐成为金晓海的标签,有人将他比作“牡丹皇子”,也有人呼他为“兰花才子”。

金晓海说,“牡丹伴随了我30多年,还有兰、竹,不可一日无此君。”

对于其中的艰辛和不易,金晓海感叹“历经六次变革终形成今天看到的金氏画风”。

金晓海是中国花鸟画坛实力派画家之一。他创作的兰竹、牡丹,传承诸家之长并创新传统技法,汲取现代艺术的精华,将个人审美理念、艺术追求和时代要求和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中央有关部门之邀,从2000年开始,他已连续13年赴京为国家机关创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份力,这是一位艺术家的本分。”他说。

金晓海素以花鸟画著称,其实他早年浸淫于山水语言的磨砺已极具功力。悬挂于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巨幅《万古常青》、《西双版纳雨林》、《泰山乔松》等图式得以印证,之后拜陆抑非先生转为花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期的金晓海,凭藉克绍箕裘之精神,奋发意气,凡梅兰竹菊,芭蕉葡萄,荷芋瓜果,山石花鸟之属无不倾心摹写,探根究源,同时体悟西画光影色彩构成之要素,广撷博探,试图达绘创图式多笔墨元素的融洽,主观意趣的渗透。笔耕墨耘,历经数十载陶冶熔炼,于花鸟界崭露头角。

就“兰”这亘古恒久的命题,宋元以来的郑思肖、赵松雪、文征明、石涛等大师已将它写至极高境界,后人似乎难以企及。金晓海以其独立审美观的参悟,将兰的结体、程式、形姿乃至形式语言注入新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一组兰的数叶数十叶,乃至数组数十组的表现,各就趣势,曲尽意态。前后俯仰,左右朝揖,上下呼应,顾盼生情。他又将主题兰叶形姿表现予以适度夸张,故而主客体分明,虚实相映,墨气勃发。

墨花意笔皴写,巧媚娟娟,风情脉脉,幻化百态千姿,清韵欲滴,宛若美人送秋波。金晓海写兰或意笔双钩,或一笔出之,彰显浓淡枯涩,顿挫转折,从从容容,成兰在胸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简历

金晓海

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晤厅背景画作者!1963年生于浙江临安,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曾受教育於中国美院花鸟画家陆抑非教授。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画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