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和听话的孩子

原创: 韩美龄 美龄心理世界 3天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懂事的孩子往往有主见,为人处世通情达理,有独立性,善于动脑动手,有担当。听话的孩子往往缺乏主见,言不由衷,自卑,局促不安,缺少担当,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听从别人的意见,遇到挫折后承受能力差。

虽然“听话”和“懂事”都是父母老师用来评价好孩子的词语,可是为什么听话的孩子和懂事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如此巨大呢?

长期以来,家长或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混淆“懂事”和“听话”这两个概念。懂事的孩子和听话的孩子往往不是一回事。“听话”指的是小孩子对大人所说的话无条件服从的状态。

而“懂事”意味着小孩子自己可以区分对错,好坏,懂得事物的道理。比如说,小孩子过马路,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目的自己主动地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这种行为就是懂事的表现。那什么是听话呢?同样是过马路的例子,到了十字路口家长让他停他就停,让他走他就走,这就是听话。

这两者相对比,其实反应的就是孩子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发自内心的,对自我的把控,是自主能力的表现。而另一种仅仅停留在服从指令的层面,大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缺少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只是在服从家长的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家长或者老师可能会说,孩子听自己的话难道不应该吗?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应当注意,如果家长及老师的教导是引导性的,可以让帮助孩子独立自主的,那么孩子听话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家长及老师的教导是命令性的,缺乏引导的,强制性的,那么这种方式就是有问题的。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应该教会孩子分辨是非的原则,做人的道理,与别人相处的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太强的控制欲在教育中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试想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自我主见被压抑的环境中,自己的想法从来不被听取,自己的意见从来不被考虑,家长或老师只是一味地发号施令,无论大事小情都要自己说了算,不给孩子留出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没有教会孩子怎样独立自主,那么他今后只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他的主见慢慢的消失了,变成了一个缺少主见的人,因为从小他就没有独立思考过怎样去完成一件事情,父母老师的指挥就是他一切行为产生的原因,他在家中只能看着父母的脸色做事,在外看老师领导的指令做事。进而他会产生无尽的自卑,在缺乏主见的生活中渐渐沦为别人的傀儡,任人摆布。

而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觉醒,发现从前自己的想法从来没有被家长重视过,自己的意见从来没有被听取过,意识到自己长期处于无法自主的状态,紧接着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把这种态度反还给他的父母。他的全部行为都会以自我为主导,不再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从而产生最典型的青春期叛逆,为了逆反而逆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上面所说的情况相反,通情达理的家长和老师,不会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掌控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会孩子遵守做人的原则和底线,然后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时间,给予他们与年龄相对应的自由度,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学会自己去管理自己的生活,去体会、去感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且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懂事理的父母也会被给予孩子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安排,而不是简单的交给他们指令,把他们束缚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只有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他们明白己的行为究竟是对还是错,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他们成长。而孩子只有明白事理,能够自主,才会自发的去做正确的事,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同,从社会层面获得真正的自信,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主见、有独立性、通情达理的人。

就像我们曾经做过的一些案例一样,有些家长和老师来到咨询室,反复的诉说自己的孩子曾经是多么的听话,可是进入青春期后却变得多么叛逆。其实这种状况的根源就在于,家长和老师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还停留在发号施令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龄心理咨询室,这些所谓的问题少年,在经过我们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后,都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自主,什么是叛逆期的无理取闹,从听话的孩子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从逆反的思维中走了出来。同时再和孩子的父母或者老师沟通,让他们也意识到教育孩子并不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每一句话,而是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言行,打理自己的生活,从一个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立自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