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冬至,2019年最后一个节气日。上海与许多南方地区一样,冬至日有祭祀祖先,拜神祈愿的传统。除了全市各大寺庙外,位于市中心黄浦区的城隍庙,是香火最为旺盛的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的市民与游客,会聚集在这个充满老城厢传统氛围的地方,在缭绕升腾的香火中,寄托心中对2020年的全新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的传统与起源

如果有朋友第一次来上海游玩,除外滩、南京路、东方明珠外,豫园绝对是必推景点。人头攒动的老商街、九曲桥,终年香火不断的城隍庙,都是电视、网络镜头里代表上海地方特色的经典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虽已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但追溯历史,上海这座城市的起源,是700多年前才开始形成的一个小县城。被称为上海发祥地的“老城厢”,则是当年城墙内外的一块方圆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上海市内唯一块较为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风貌区,如今的“老城厢”,涵盖了黄浦区豫园、文庙、董家渡等多个片区,保护及待拆的里弄、石库门,还集中展示着上海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古老的城墙虽已基本拆除干净,但老西门、小东门、小南门等传统称谓,仍被保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在往昔时光中

对于出生在上世纪的很多上海本地市民来说,老城厢有一份特殊的思想寄托。与飞速发展、扩张的城市相比,老南市(老城厢所在并入黄浦区前的称呼)的时间仿佛一直定格在某一段记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豫园的南翔小笼、宁波汤圆、绿波廊茶楼,小东门的德兴馆、文庙的大富贵,都是一代人记忆里承载着传统本帮美食、小吃的地方。提起老西门的烧烤、炸串,梦花街的馄饨,很多老上海依然会对这些街头美食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文庙淘旧书、买模型、打光碟,也是过去那个年代学生党们念念不忘的乐事。如今这样的旧书市场,还是会在休息日出现。老人们聚集在这里翻着旧书回忆往昔,而年轻的学生,则不时会来这里为考试、升学向孔子先贤许愿烧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消失的与将被留存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数十年如一日的“老城厢”也在慢慢蜕变。许多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弄堂,正被有计划的改造、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感十足的高层建筑与高档商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居民一步步迁出这块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前往由轨道交通连接的城市各区域。也有很多故土难离的市民,则选择留下或是回迁。据不完全统计,虽然如今老西门、豫园、董家渡片区新建商品房价格,已超过了10万/平米,但仍有不少于50%的本地客,选择在此置业安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过老西门街巷里弄时,还能看到不少白发老人坐在街边晒太阳。攀谈中,许多人对这片传统生活气息十足的土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对那些被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如数家珍。在他们看来,即使再过一百年,这里仍是“上海的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碰撞与坚持 未来会更好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老城厢”都是上海这座城市中最为特殊的所在。在整个城市都以“一年一个样”的建设速度更新换代时,这块位于城市“心脏地带”的土地,却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区人眼中,那些破旧、简陋的城市里弄、巷道,严重拉低了城市配套档次,与新建商品房高高在上的价格完全无法匹配。但在城市规划、设计者眼中,这种“保护中循序渐进的改造”,可以最大限度保留住传统文化,就像一双轻柔的手,慢慢将传统与现代,用时间揉合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本有关“城市记忆”的文献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值得认同的城市记忆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其外在则物化为现存的城市景观。如故宫、天坛之于北京,外滩、豫园之于上海,西湖、灵隐之于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时我们也该在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中暂时抽身,在一些特殊日子里,去这座城市传统街区里走一走,或许有一刻,你能体会到这座城市文化中特有的温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