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是圣诞节,先祝大家圣诞快乐!

今天早上小朋友收到“圣诞老人”精心准备的圣诞礼物是不是很开心呢?

陪孩子过圣诞节,是一份节日,更是一份仪式感的传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他们总会知道圣诞老人是谁,会慢慢放下对圣诞礼物的期待。

我的仔仔已经10岁了,就已经长大到知道圣诞老人是谁了,所以他对圣诞礼物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期待,也会特别提一些高要求。

昨天早上,仔仔出门上学前,突然问我:“今年圣诞老人会送什么圣诞礼物给我?”

我故作一本正经地回答:“这我怎么知道,这个圣诞老人才知道呀!”

仔仔狡黠地看看我,眼睛转一转,“哦!”了一声,随即大嚷着:“圣诞老人,我今年就只想要一个switch,新版的switch哦,别的都不要,你可别送错啊!”

我直接泼了一盆冷水给他:“你这个switch太贵了,圣诞老人不会送给你的,如果大家都提这么高的要求给他,圣诞老人会破产的。”

“这样啊。”早已想好应对方法的他说:“圣诞老人,那我跟你谈谈条件吧,如果我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你再把礼物送给我可以吗?我可以等!”说完又看着我笑了笑。

我忍不住翻了几个白眼,娃长大了真不好玩。好怀念那个天真可爱,以为世界上真有圣诞老人的小朋友啊!

在他三年级以前,他都以为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每年会早早地许愿,一本正经地告诉圣诞老人他期待什么圣诞礼物。

平安夜的晚上则会不停地问:“圣诞老人真的会来吗?”“他带的礼物是我想要的吗?”“他要送这么多礼物,万一把我的礼物和别人的弄混了,送错了怎么办?”

很多次,他甚至强打着精神,坚持要等圣诞老人来,说他想跟圣诞老人说说话。直到眼睛再也睁不开,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则是超级兴奋,常常不需要我们叫就会自动从床上爬起来,一骨碌翻身下床,去找圣诞礼物。当拆开包装,发现是自己期待的物品时,更会兴奋一整天。后面每次拿出礼物玩的时候,他都会幸福满满的说:“这是圣诞老人送给我的礼物。”

因为对圣诞老人怀有好奇感,当他知道在芬兰有一个圣诞老人村的时候,特别认真地学习了很多当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各种知识,心心念念地想着一定要去那边看看,是不是遍地都是圣诞老人……

很多人会觉得,圣诞节是基督教节日还是个外国节日,有什么必要给孩子过。其实过节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节日让孩子拥有一份仪式感,让他知道这一天和其他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在我们家,不止圣诞节,其他的各种节日、生日、纪念日我们都会隆重地纪念一下。

正如《小王子》里所说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是心灵上对孩子们的唤醒。

我们现在的生活,物质丰富,所有想吃的想买的想用的,都是简单动动手指,就能有人送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希望生活有所改变,如果想要对生活充满期待,就需要用一些仪式感,让我们知道,这个日子与其他的日子不一样。

就拿传统的春节来说,大家常常感到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程度上,就是缺少了那种浓浓的仪式感。

我和仔爸结婚后,只有两次在上海过的年,一次是怀孕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因为仔仔开学早,担心回来的时候遇到返程高峰,就放弃了。其他每年的春节,我们也没有出去旅游,而是大包小包带着娃挤春运,回老家过年。就是因为老家过年有“年味”,有一份春节专属的“仪式感”。

我母亲还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打糍粑、采办年货。年关将近,开始大扫除,贴对联,炸酥肉圆子、烫豆皮等。

到了腊月二十九,就要把大年三十的菜准备起来,该炖的炖、该蒸的蒸,其他的菜也要准备切好洗好准备好。通常年三十的菜都要一桌十几二十个,把整个桌子铺满为止。

大年三十那天,我父母通常是凌晨三四点起床,开始生火做饭,五六点天没亮,我们所有人都被叫起来,洗漱完就开始帮忙,摆桌子、摆碗筷,年三十用的桌子不是普通日子的饭桌,而是专业的大圆桌,碗筷也是平常不用的一套齐全而精致的碗筷,等我母亲把菜做到一半时,我们所有人就会在我父亲的带领下,先祭祖敬祖先,等饭菜全弄好,会再特别在桌子上进行简单的祭祀,祭祀后就是正式开始吃团年饭。

所以从小到大,我家的团年饭都是三十一大早吃的。而且要专门挑天没亮的时间开始吃,从外面漆黑一片吃到天亮,寓意日子越来越好。

吃完饭,要再去祖宗的坟上祭祀。祭祖完毕回到家,一个个轮流洗头洗澡,并把所有换洗的衣服洗掉。这所有的事情做完,就开始正式的进入春节假期,所有人包括孩子都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大人完全不会责怪。

我的父母离开后,很多细节没有他们在世时那么讲究,但是大多数的仪式都保留下来。就像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们又是早上5点钟把所有人叫醒吃团年饭,虽然大清早面对一大桌子菜大家基本都吃不下,但是这种回到从小到大熟悉的过年场景却让我们每个人都全然地放松下来,感受到一种幸福温暖的感觉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传递。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嫌仪式太繁琐太累,为了寻求简单方便,我们开始逐渐把各种仪式精简,刚开始觉得丢掉这么繁琐的仪式挺好的,但当那些仪式都被丢掉之后,日子就过得每天都一样了,这样的生活也让人感到另一种“无味”。

但如果在这些平凡无味的日子里,加入各种仪式感,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

就拿端午节来说,去年一个朋友的女儿说,她特别喜欢过端午节,原来,那个端午节,她爸爸带她去参加了赛龙舟,看着盛大的仪式,不同代表队卖力地比赛,赛后,再吃粽子,她才深切地感到端午节原来这么好玩。

要知道在以前,她一直认为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然后她一直没想明白,粽子天天可以吃到,为什么要特别放一天假去吃粽子呢?

让平凡的日子充满光彩,让我们对某一个特别的日子充满期待,这才是仪式感存在的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的生活有点仪式感,他们才会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这些仪式感就像一个个灯塔,可以标定我们的生活,让某一个普通的日子和动作,具有不一样的精神内涵。同样,也可以让我们对未来的某些日子充满期待。

仪式感还是一份爱的传承,从小经历过这些特别的日子,经历过这些特别的仪式,孩子的心里就会被父母的爱包围着,即使有一天,父母先离去,这份仪式感所带来的爱也会在孩子心中流淌,每当再经历这个日子时,那些父母陪着一起过节的幸福感就会重新被唤醒,支持我们继续往下走。

那些充斥于生活的不同仪式,是我们对庸常生活的复仇,让我们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变得有那么一点点意义。

所以,过的什么节日不重要,通过节日营造一些特别的意义才重要!即使错过了圣诞节,也不用在意,接下来的新年、春节,我们都可以用满满的仪式感陪孩子一起度过!

不想孩子回忆起童年只有各种平淡无味,就给他的生活增加一些仪式感吧!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月华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月华】畅销育儿书作者,国家级儿童心理咨询师,著有《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专注宝宝的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学习力培养及身心成长,也关注妈妈的心灵成长,健康的母婴关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杰出的宝宝。如果你想孩子身心灵都能更健康,关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