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贤臣良将名士大儒,不可胜数也,宋濂、海瑞、胡宗宪、戚继光、王阳明、黄宗羲、顾亭林名盛古今,而我所爱者衡阳王船山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船山字而农,又字姜斋、湖南衡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卒清康熙三十一年,享世七十四。是明末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哲学家、一代大儒!

今岁是船山先生诞辰400周年,十月《百家讲坛》特作《天地大儒王船山》节目以为纪念,明末清初之际天下动乱,八旗入关天下易主,明臣有忠节者依朱氏亲王以期匡扶大明江山,有欲以身殉国者奈何湖水太凉,天下之去从,人心之混乱,实为严重!

儒学自孔夫子创立始,至汉儒董仲舒改造以成天下独尊,历代推崇为安邦定国之法,隋开科举取天下之才,世人以读书改命,四书五经为其根本。儒学至宋其内里与时代相脱节,遂有各路大儒分派解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熹以理学为宗,陆九渊以心学为宗,张横渠开关学一脉,朱熹集前人之精华,为理学之大成者,后世尊为朱夫子,理学天理是为道德神学,成为儒家解释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由此理学大为盛行!

至明时大儒王阳明先从朱子理学,格物致知观竹七日七夜,一无所获,还生大病一场,反从心学终于龙场悟道,成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圣人,一是至圣先师孔夫子,半圣是中兴名臣曾国藩。

而明末天下之变,旧臣忠义之士,反清失败之后多是隐入山林,著书立说,船山先生亦是如此。先生与顾亭林黄梨洲同誉为明末三杰,近代史学大家钱穆先生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道:“明末诸老,其在江南究心理学者,浙有梨洲,湘有船山,皆卓然为大家。然梨洲贡献在《学案》,而自所创获者并不大。船山则理趣甚深,持论甚卓,不徒近三百年所未有,即列之宋明诸儒,其博大闳括,幽微精警,盖无多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尊宋儒张载以气学为本,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发挥孟子学说中的浩然之气,尤其是阐发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二者相辅相成,气学是以“气”为最高范畴哲学,与理学、心学构成了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术流派属唯物主义,船山先生以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在反清复明失败后隐居石船山著书授课,所著《张子正蒙注》、《黄书》、《读通鉴论》、《宋论》、《周易外传》等皆为博大精深之作,曾有一联以表其志“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船山未有不食周粟,以病身存世实是苦心为流传中华之文脉继往圣绝学!先生年老时力不从心,病后作书时久而昏去,待复醒来仍提笔不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曾告子孙尽藏其书二百年后乃来可出,故先生之书流传不广难以使人得窥全部,直至晚清王氏后人与邓显鹤大力宣传刊印先生之作,船山之名才盛于世,曾国藩亦极推崇船山之文在两江总督任上大批刊刻《船山遗书》,毛主席亦受王夫之影响!惟楚有才!湖湘大地文脉传承,自楚屈原至宋周敦颐明王船山清曾国藩左宗棠至近代毛主席一直大放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人刘献廷称赞船山先生:“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中评价:“独先生深閟(bì)固藏,追焉无与。”梁启超说:“近世的曾文正、胡文忠都受他的熏陶,最近的谭嗣同、黄兴亦都受他的影响。清末民初之际,知识阶级没有不知道王夫之的人,并且有许多青年,做很热心的研究,亦可谓潜德幽光,久而愈昌了。”谭嗣同在《论六艺绝句》中评价:“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评价:“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1915年,谭嗣同的老师湖南督军兼省长刘人熙在长沙创办船山学社,发行《船山学报》(后改为《船山学刊》)。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在船山学社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称赞王船山“开一代风气之先”,“对湖南学风有着巨大的影响”,还几次亲笔题写“船山学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可谓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主张“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提出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并明确提出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在《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中说:“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岂蓦然有闻,瞥(piē)然有见,心不待思,洞洞辉辉,如萤乍曜之得为生知哉?果尔,则天下之生知,无若禽兽。”;船山先生认为概念是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先生在《读通鉴论》中全面批判和反思前人“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鲜明提出理势合一的历史观;在《四书训义》一书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变化;人性的形成不全被动,人可主动地权衡和取舍。”

我知先生是从旧时一小文中,其文写道先生晚年居石船山时一日友人来访,相谈欢愉之后辞先生而归,先生年老力衰欲相送而不能。起身恭送友人三步说到:“君多加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友人行至路半忽想起雨伞落下未拿便返回来取,归来远望到先生依然拄杖立于门前,不由大为感动,先生当真心送三十里君子之风季布一诺由此可知!我当时不知船山其人,但只此便记住了先生之名深感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购得钱穆先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其中有关于船山先生之文,只是钱穆先生和船山先生之文都是古体文言阅读理解实有难处,但静静读得一二行字亦有所获也!前时又得知今岁是先生诞辰400周年,故此有感作此节目实为才学浅薄,不张大雅,只应喜爱和敬佩船山先生其人,故此斗胆妄谈还望诸君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