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女性平均工资,为职场男性平均工资的77%。

在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女性仅占18.7%。

中国妇女普遍较为勤劳,情况尚且如此。

男女收入之差异,在国外,自然更难以乐观。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英国,其中只有19%的高层管理者是女性。

另外有41%的公司,完全没有女性管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数据显示,以日本全行业为调查对象,男性平均年薪为521万日元,而女性为280万日元。

男女收入之间,差着44个百分点。

在欧洲某些地区,一线男星的收入,是一线女星收入的4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多数社会,男性平均工资都比女性平均工资所高出一大截。

如此现象,当然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毕竟现在转眼就2020年了。

社会高度分工。

妇女已经解放。

能否赚钱的关键,不再是体力的强弱,而是智力上的高低。

可是,赤裸裸的数据又摆在那:平均而言,女人确实没有男人挣得多。

之于这个谜,英国媒体拍了一个纪录片《为什么他比她挣得多?》。

谜底的真相,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育,女性职场的困境。

“在生女儿之前,我是一名销售,有野心,有干劲,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也就是说,你比你丈夫薪水还高是吗?”

“对,那时候是的。”

32岁的劳伦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她这样回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在,身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劳伦,却陷入了失业困境。

她说,生育结束后,她向共投出了300份简历。

但全都石沉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委婉问:“有没有可能,是你自身能力问题呢?”

劳伦说:“不,不是的,因为有HR确实明确地告诉我:很抱歉,你现在31岁,如果你还想要生二胎,那么到时候,这对我们公司很不利。

“我都没有说我有二胎想法,可他们却认为,我不会再有上进心,我只适合做兼职。”

不过偏见归偏见,所幸运的是,劳伦最终还是被一家公司录用了。

虽然薪水比之前低了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说:“有没有考虑过,让你丈夫暂时放弃工作,然后照顾孩子?”

劳伦眉头一皱:“没考虑过,因为他现在升职了,工资比我高。”

听罢,记者用两只手臂摆出一个梯形,然后问:“也就是说,结婚后,他的职场生涯就一路走高,你却一路走跌是吗?

劳伦说,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觉得劳伦只是个例,不能反应群体现象,那你错了。

英国媒体调查显示,有46%的雇主认为,面试时询问女性是否打算生育,属于合理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高达41%的雇主明确表示:招聘一个“宝妈”,会给团队带来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里的女主。

她能力突出,但在公司一次关键选拔中,还是落榜了。

确切说,是所有女职员都落榜。

原因如其领导所言:不是因为你实力不够,而是公司希望组建5年以上的长期小组,而女职员考虑到产假,所以,很抱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此,我们便可总结出2个现象。

  • 生育之于女性的事业,是一次“重创”。
  • 全职妈妈找工作,非常非常不容易。

而这些,都是女性平均薪水之所以低于男性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意识的职场偏见

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假设你是HR,现在有2个求职者。

他们除了性别不同,在能力、经验方面都旗鼓相当,那么,你会选用哪一个?

我知道,你很可能会选择女性(这样似乎就能平衡一下男女不平等)。

但事实上,HR会更倾向于男性。

这是一个真人实验。

房间里站着十名HR。他们分别来自一些非常知名的大公司。

第一环节:同等出色的求职者,男and女,你选哪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选行业很大众:信息技术。

十几份简历中,男性占一半,女性占一半。

每份简历都会贴上求职者的“微笑照”,且下方都有较为详细履历介绍。

这些求职者的资质和经验,描述不尽相同,但总体得分都在一条水平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票结果令人意外。

10个招聘专员,其中9个都选了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会选“他”。

有的HR说,这个人更自信。

有的HR说,那个人似乎更具有职业素养。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HR承认:我选“他”,跟其性别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环节:隐匿性别之后,HR会选哪个求职者?

方法还是那一套。

不同的是,这批求职者没有照片,对于其名字和性别,也都匿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说:“选吧,看看你更中意哪个求职者。”

然后,诧异的一幕出现。

有几位招聘专员,似乎都在求职者履历的“爱好”、“自我评价”上打量。

寻找什么呢?

记者说,他们都在寻找能识别出求职者性别的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喜欢打篮球,则大概率是男性。

比如说性格温柔,则大概率是女性。

所以,投票结果依然惊人。

在隐匿性别后,10个HR,仍有8个选了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生发好奇,问其中一位招聘专员:“你选了谁呢?原因是什么呢?”

HR说:“我选了4号,他应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注意,英文里“he”和“her”是不同发音。

换言之,这位HR潜意识里就认为:我招聘的对象,应该是一位男性。

实验到这,也就结束了。

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相摆在面前:就职场而言,对于女性,大家都存在无意识的偏见。

受父权历史文化影响,我们会本能地以为,男职员会比女职员更有担当,男职员会比女职员更加上进······假设他们实力相当的话。

面试存在这样的无意识偏见。

公司内部竞争,同样的,也会存在。

当这些偏见效应叠加到一起,那么,对于“男性进入高层的可能性,比女性高40%”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定印象:女生更适合当护士,而不是医生

女人平均薪酬为什么较低?

因为女性很少从事高收入的男性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从事建筑行业的女性占比不到30%。

我们都知道IT行业薪酬普遍较高。

但你不知道的是,有数据显示,中国程序员男女比例为93:7。

像医生,基建,操盘手,科技研发等行业,光听“职称”,想必你内心就已有答案。

之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来看一个小测试。

这是一群9岁的孩子。

在老师提示下,他们纷纷低头,用手捂住眼睛。

这时,老师发出指令:“我们来看看你们长大后,能做什么样的工作。”

“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个工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秒过去了。

老师提问:“如果你想象的工程师是男生请举手。”

所有学生,无一例外都举起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发出第二个指令:“现在想象一下,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医生。”

几秒又过去了。

老师问:“如果你想象的医生是男生请举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大部分都举起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想象的医生是女生请举手。”

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继续问:“为什么你们觉得有些职业,应该由女生做呢?”

其中一个女孩回答:“我没见过男护士,所以女生应该做护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话,是最诚实的回答,也是渗透于整个社会的一种既定印象——有些行业,应该男人去做,有些行业,应该女人去做。

这种既定印象的影响,是广而深的。

读书时,你可能听身边人说:女生适合学文科,男生适合学理科。

选行业时,熟悉的声音又再次袭来:你是女生,学护理多好,开刀做手术那都是男生······

一步,一步,既定印象终成为了既定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你也可以挣得比他多

既定印象是一种现象,但却不是一种真相。

李银河在《星空演讲》上说道:

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天生是感性,男性天生被赋予理性;

女生是长大的孩子,没有实在的理智,而男生的思维是有逻辑的。

所以伟大的科学家都是男性。

······

但是,这一整套刻板印象,并不由男女两性的生理决定,而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构建起来的。

所以它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一步理解就是,既定印象不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而是社会给女性套上的一个心灵枷锁。

它是虚的。

只要你愿意打破,你自然就能打破它。

其实如果再继续挖掘,你会发现,类似的“枷锁”,一环扣着一环。

“女孩子,那么拼干嘛,勉勉强强就行了。”

“你是女生,再不行就嫁人呗。”

······

于是你会发现,这些既定印象,都在把女性往安逸、平庸、不思进取的方向发力。

所以,你不能随波流,你要逆风而上——如果你想靠自己的话。

  • 女人的意志未必就比男人弱。
  • 站在神坛上的,可以是马云,也可以是董明珠。

我不是说你一定要成为董明珠。

我是指你要带着这种信念出发。

毕竟,女性职场之路,迷雾重重,偏见如山,唯有怀有男人那般——或者说,是比之男人更为坚定的自信和毅力,才可能骄傲地走向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