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欧洲巴洛克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作品见图1),也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人物,被誉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伦勃朗是影响摄影师用光思维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勃朗在莱顿当了三年的画师学徒,习得了基本的素描、版画、绘画技巧后,父亲送他区阿姆斯特丹跟着拉斯特曼学习。

这位老师本身就非常喜欢卡拉瓦乔及亚当艾谢梅尔(Adlm Elsheimer)的作品,当然,他的爱好也呈现在他的画作及教学上,伦勃朗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很快的学会了明暗对比的概念及描绘技法,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解释了在伦勃朗的学习阶段,卡拉瓦乔以及艾谢梅尔是如何对伦勃朗产生间接影响的。

然而,伦勃朗的用光及表现,不管是在形式上或是内涵上都跟卡拉瓦乔有所不同。若是说卡拉瓦乔是“酒窖用光法”,伦勃朗便是“舞台用光法”,不管是人物安排、多人像的打光重点还是画面光线的营造,伦勃朗都好像是在铺陈一个舞台的画面,这包含了画面呼之欲出的故事及人物的情绪,在此方面,伦勃朗可以说是更胜一筹,他的作品更具人文影像的特点。

这是伦勃朗36岁时的作品,此时的伦勃朗已步入中年,作品风格开始有些转变。36岁的伦勃朗已是功成名就,住在豪宅里,来往都是达官显要,但这个阶段,他的亲人却接连离他而去,他的心境上难免有所不同,他开始反思一些人生以及艺术上的问题。

这张作品仍是以巴洛克风格来呈现,戏剧化的明暗光线呈现,将人物和书这两个重点强调出来,使人物也具有动态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年,伦勃朗创作了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画作《夜巡》(night watc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名:传教士和他的妻子

作者:伦勃朗

年份:1641年

画作材质:油彩画布

原作尺寸:173.7cm*207.6cm

馆藏处: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绘画陈列室

重视暗部

伦勃朗有个一“暗部最难”的观念,他相当重视暗部的铺陈,在整个画面中,我们总可以察觉出因暗部细节呈现所带来的光线层次阶调感,也可以理解因暗部的信息所凸显的影响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暗部的阶调感表现,正是伦勃朗跟卡拉瓦乔在用光美学上一个极大的差异点,卡拉瓦乔总是尝试让模特处于黑暗环境中,通过扩大明暗的差异来夸大画面的张力。

当然,就光影的强烈对比来说,伦勃朗使用的仍像是舞台上的聚焦灯打出来的光,将他所想要强调、呈现的部分放在光线的明亮处,让人物得到瞩目。

在暗部的轮廓线,两人的表现形式也是有所不同,伦勃朗的影像里,我们仍然可以察觉人物的轮廓是如何自然的呈现在暗部中,而卡拉瓦乔则常简化这个部分。

不过,伦勃朗的舞台光影,虽以写实主义为本,但在今日的眼光来看,仍比较偏向概念上的光,并无明确的光源点。

关键在明暗对比及立体感

摄影者每次谈到伦勃朗时,总会说在伦勃朗的画室中有一高高的窗户,有一天他看到一束光从窗外照射到人物的脸上,显得人物非常的立体好看,因此,便发明了所谓的伦勃朗光(三角光),这只是一个有趣的结果论而已。

伦勃朗光最核心的概念仍在以光线的明暗法来营造出场景及人物的立体感。

而这个手法,便从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开始,影响了巴洛克时期的卡拉瓦乔,再间接的影响了伦勃朗,直至今日,摄影者仍然相当依赖于这种光线的表现形式。

符合现今的摄影观点

在巴洛克时期的几位光影大师中,包含卡拉瓦乔、伦勃朗、维米尔、拉图尔等,虽然他们各有其独到之处,但为什么在摄影界中被谈论最多的还是伦勃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伦勃朗的三角光一直为欧美的时尚圈所引用,是拍摄肖像时一个重要的光法,自然深入人心。另外则是由于伦勃朗的影像观点包含舞台式的光影聚光灯的概念,并且重视暗部阶调,这都跟现今的摄影观点相当契合。

在巴洛克用光美学的范畴里,如果只去研究一位光影大师,伦勃朗仍然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