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汗水以筑梦,遣文心之雕龙

——王书博和书法艺术

文/亚中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奈曼旗书法家王书博草书作品入展中国第五届西部书法篆刻展。这次国家级的西部展,内蒙古入展十二人,王书博以草书入展,为奈曼旗赢得了巨大荣誉。

拜师学艺,薪火相传。王书博拜师于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施恩波门下,接受了严格而规范的训练。其后,他又拜访了书法大家伦杰贤、胡崇炜先生。2011——2012年他以访问学者之身份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结业后,又到著名书法家王忠勇书法工作室就读一年。这些经历和过程使王书博打开了眼界,改变了观念,进入了正确轨道。他在名家指导下对帖学进行了艰苦的学习和探索。从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入手,后从先秦大篆直至明清,历代经典,他都有所尝试。他尤以晋代王羲之和王献之为主,旁参唐人怀素自叙帖。草书写得凝练跌宕,连绵贯畅,一气呵成,初步有了自己的面貌,受到了专家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住核心与实质,融会贯通。书法的核心与实质问题是线条和结构。书法是线的艺术。但对于线条的认识理解把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轻盈、厚重、纤巧、拙朴、明快、跌宕等种种矛盾构成的对立统一关系都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理解和把握的。如果不能用心以诚、艰苦卓绝之修炼,想要达到一定高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古人练字写黑了河流,写尽了院中芭蕉,写枯了十八大缸水等,虽是传说但也足见其用功之勤,劳心之苦。王书博亦是如此。他反复在线条与结构两大核心问题上探索。什么翻折笔法,绞转笔法,日写百张,书房残纸满地,一片狼藉。有时一个问题,一种障碍,一个原理,如山阻隔,须使有志者在晨沙夕起的征途上籍杖远迈,跋涉孤征,千辛万苦才能达到鹿苑鹫峰,可见学书法之不易。十年来,在无数个潮汐起落的时空变迁中,他渐悟了书法的规律和精神,核心和实质。为这次入展积淀了良好基础。苦心人天不负,入展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心雕龙,厚积薄发。王书博大学学历,后又两次进修于研究生班,为其深入学习作了文化铺垫。他在学习和创作中并不是每天伏案写字,而是以文养字,文心雕龙,正如他的堂号起名雕龙堂,这不但是因为他属龙,还因为文化品味和文化高度才是他的不懈追求。他的书案上堆满了多类书籍,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史、古文观止和各种书法理论著作。一有时间他就坐幽披览至深夜。他常说,书法艺术是文化人的雅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书法家,无一人不是文化根基深厚者。如王羲之,其文章亦是冠绝古今,兰亭集序是也。孙过庭书谱文字极为深刻,文采斐然。近代当代有大成就者,无不如此。故读书便成为王书博学书法之必修课程。一方面他认识到了书法的高度,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文化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因为书法就包括在文化之中。

眼界和胸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人的修养尤其是书法家的修养十分重要。王书博多年来组织当地各种学习、交流、展览活动,积极推动拜师学艺,眼睛向外学习。他认为学习书法要摒弃保守和固化。眼睛始终要盯着全国文化发达城市的书法发展状况,见贤思齐,拜师学艺。做到这一点才不致于坐井观天,自我封闭。所以,他按时组织年轻书法爱好者,指导其临摹和创作,不计个人得失,实乃无私之善举,书法人之幸事。

我们在祝贺王书博书法作品入展的同时,也祝贺他和他的团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奈曼书法艺术普及与提高做出新贡献。

原载《通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