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北宋的柳永。

他是北宋第一个致力于倚声填词的文人,也是混迹于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时人对他褒贬不一。

晏殊瞧不上他写的词,“我虽也填词,却不会写出‘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的词句来”,轻视的意味不言而喻。

而稍晚一些的苏轼却对他赞叹不已,“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但无论当时的人如何评价他,他对慢词和婉约词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词无论是关于男女情爱,还是羁旅行役,都那样地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写下一首词,年少读不懂,读懂已是中年人。

这首词名为《少年游》,全文如下: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根据词意来看,这首词应该是他中晚年所写,道尽了他一生的悲苦,令人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词的上半阙是写景,渲染了萧瑟的气氛,也为下半阙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开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他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进,耳边传来秋蝉的嘶鸣声,扰乱了他的思绪。

这里的“长安古道”值得玩味。

众所周知,长安是汉唐的国都,虽然北宋的国都是汴京,南宋的国都是临安,但是两宋词人对长安却有着特殊的情怀。

就像贺铸的“断桥孤驿,冷云黄叶,相见长安道”、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周邦彦的“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

对于他们而言,长安不止是一座城池,更承载着他们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永这里也是如此,令他意兴阑珊的不止是长安古道,更是功名利禄。

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无功而返,后来更是因为宋仁宗的一句“且去填词”,让他的仕途梦想幻灭。

他在长安古道上“迟迟”行走,不仅是对功名利禄的灰心淡薄,更有一种历经世事的沧桑感。

这种落寞感也奠定了全文悲伤的感情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的三句是写景,旷远又萧瑟,加深了他内心的孤苦。

夕阳在远方渐渐落下,寥廓的旷野上,风呼呼地吹着,他举目望去,入眼的是一片苍茫。

天苍苍,野茫茫,到底何处才是他的归宿?

后来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与上半阙的这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漂泊天涯的游子,骑着老马,西风中,夕阳下,缓缓地走着。

当真是孤独落寞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的下半阙直抒胸臆,抒发了他难以排遣的忧愁苦闷,令人感慨万千。

开头的两句反问,道尽他的迷茫和绝望之情。

他就像天空中的白云一样,飘忽不定,往日种种早已不知踪迹,而未来的路又在何方呢?他不知道。

曾经他和所有读书人一样,怀着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梦想,可是一直到了中年依然是一介布衣。

“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看似潇洒,实际暗藏着多少的心酸苦楚。

他过去的愿望和期待都化为了泡影,心中的失望怅惘可想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的最后三句,今昔对比,更显得他如今的落寞。

过去冶游宴饮的兴致早已淡薄了,昔年的酒友也都离他而去,他终究不是当年那个豪放不羁的少年了。

是啊,年少的他在落榜后,还能高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可是如今饱经沧桑的他,早已没了当年的那种疏狂。

今昔如此鲜明的对比,将他的落寞、孤独、悲凉的情绪推到了顶峰。

这样沧桑的词句,年少读不懂,读懂已是中年人。

就像刘过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词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那样的苍凉,高度概括了柳永一生的悲苦,令人感慨万千。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柳永的词?欢迎一起来讨论哦。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