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深圳市餐饮服务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被广泛称为“史上最严”的餐饮处罚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为3年。

该办法适用于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市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实行累积记分的监督管理工作。办法中所称餐饮服务提供者,含餐馆、饮品店、糕点店、微小餐饮、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餐饮服务连锁企业总部、餐饮管理企业和单位食堂。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据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年度记分周期内的违法行为实施分级分类评定管理,将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严重程度,进行记分,一次记分的分值分别为5分、2分、1分。并按照以下规定降低其评定等级:本年度记分周期初始,尚未被违法记分的,初始列为甲级;本年度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0分的,降为乙级;累积记分达到20分的,降为丙级;达到25分以上(含25分)的,降为丁级。餐饮服务提供者被降为丁级的,由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照《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有关规定对其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实施查封,并向社会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餐饮服务提供者自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发证之日起,每12个月为一个记分周期。上一年度记分周期内被降至丁级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下一年度记分周期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视情况对其监管风险等级的评定相应调整一个或二个等级,加强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到国际都市,小到街头巷尾,餐饮店分配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餐饮行业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久经不衰的行业,甚至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餐饮的未来仍是一片光明。门槛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餐饮这扇大门,却也引发了产品、服务、营销、品控、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谈食色变”的刻板印象在现代社会中传染开来。在整洁光亮的门面背后,隐藏着的是被曝光的“老鼠门事件”“地沟油事件”“汤勺门事件”,以及地板随处可见乱窜的蟑螂蚂蚁,食材长虫发臭,用色香味俱全的成本来粉饰脏乱差的作业环境,如此的餐饮店比比皆是。食品安全问题被一次次搬上台面,挑动着人们的神经末梢,民众对生活需求在升级,餐饮行业却依旧以侥幸心理经营,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生态失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餐饮行业的”蓝管“以及犯错代价远远不够。因此本次深圳餐饮处罚条例的颁布,不论在商家角度还是民众立场,都有利无弊。

随便在网上搜索315餐饮行业曝光事件就能看到,餐饮后厨卫生问题每一年都会出问题,程度区别仅在于或大或小而已。食客无法看到制作过程,后厨便成为了一个无法管控的地方,“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也成为了后厨的惯性思维,过来吃饭的人也只能抱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就餐情绪自我安慰。

再放到《办法》上来说,政策一出,在严格的卫生管理标准下,必定会增加商家的支出成本,但是用低消的成本换来高等级标准,从口碑和认可度来说,反而是对商家最高的评价。《办法》正旨在整治众多餐饮行业“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坏毛病,更好地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在“民以食为天”的时代,没有任何一家餐饮店可以肆无忌惮地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唯有商家懂得对每一位食客生命健康安全负责的道理,敲响心中的警钟,社会行业生态才能维持一个平衡。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再加上今年提出以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相关处罚办法的颁布必将会在全国引发高度关注,未来是否会在全国普遍实行,目前还尚未得知,我们尽管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