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客工场的毛大庆把跑马拉松精神也用到了办企业这事儿上了。就在今年9月WeWork上市折戟,孙正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惨淡情况下,联合办公这个曾经被人看好,后来被人质疑的行业,终于传出了点让人兴奋地消息。中国在联合办公界的独角兽优客工场逆势赴美,于12月12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也许有人会对优客工场此时的这个动作怀疑,也许有人会为地产老兵毛大庆捏把汗,但是如果你有那个耐心看看优客工场300多页的招股书,就不难发现,优客工场并不是在打无准备之仗,他们做的东西还真和同行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一样之一:模式创新的联合办公

作为中国最大的联合办公空间商,优客工场自2015年9月开始运营第一家联合办公空间,截至2019年9月30日,历时四年的时间,它已布局了197个联合办公空间,覆盖中国的42个城市以及新加坡,提供72,700个工位,管理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79%,这个数据,在当下的中国联合办公行业里,优客工场已经好于绝大多数同行了。

空间业务主要包括直营和轻资产两种模式。直营模式目前依然是主流,但轻资产模式发展速度也很快,截至2019年9月底,优客工场已经有39个轻资产模式的空间,管理面积约为138700㎡,约占总面积的23%(总管理面积608600㎡)。

除了这些之外,优客工场在中国的4个城市和美国的纽约还有7个联营的联合办公空间,不过由于股权较少,它们对于优客工场的收入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非空间业务主要是一些增值服务,其意义在于提高物理空间的坪效。优客工场利用数据系统和运营系统累积下来用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提供诸如设计工程一体化服务、精准营销、企业财税法务、社区电商、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服务

  不一样之二:外部环境鼓励联合办公

2015年,“双创”政策上升至战略高度,创业潮被加温到最热点,为创业服务的众创空间批量诞生,成了国内联合办公的脱胎雏形。一夜之间,这个市场呈现出风口之势,在互联网+时代造就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的突破,越来越多从业者愿意选择这种更为灵活的办公模式。

这一年被称为联合办公元年,诸如毛大庆的优客工场、潘石屹的SOHO 3Q、王晓鲁的梦想家和万里江的方糖小镇等项目相继诞生。此后,联合空间鼻祖WeWork进军中国,氪空间从众创空间向联合办公转型,联合办公需求愈加旺盛,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百花齐放,市场也愈加热闹。中国经济引擎由房地产向新经济转型,中小企业产生了大量的联合办公需求。在这样的时间窗口下,联合办公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开发商也争先恐后涌入蓝海,包括万科、中海、远洋等房企凭借手握大量物业资产,纷纷入局。

不可否认的是,联合办公行业发展到最后,会改变整个中国年轻一代对办公室的使用习惯,它也势必拥有广大的前景。根据优客工场招股书中Frost & Sullivan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联合办公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32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