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942字,12图

阅读预计:8分钟

首先恭喜这两位读者获赠《印之味》书籍一本!

来印度,即便不是印度教徒,去印度寺庙看看大概也是我们这些游客必做的事之一吧!

住在南印度小城迈索尔的这2个月时间里,我游访了迈索尔以及迈索尔周边多座印度教寺庙。

这里有千年古庙,如Sri Chamundeshwari Devi Temple、SriMahabaleshware Temple、Sri Keerthinarayana Temple等规模很小的神庙,比如迈索尔城寺庙路上的蛇庙、德瓦拉加市场里的战神哈努曼庙;就是路边的财富女神拉克希米、象头神伽内什小神龛也去研究了一番。

走了一圈,我发现了印度寺庙选址的一个规律,寺庙主要位于3个区域,一个是山顶和水边;第二个是城市中间,多为道路两边,或者是闹市区;第三个是宫殿、城堡周边。

这不仅是迈索尔印度教寺庙选址的规律,也几乎是全印包括海外印度神庙遵循的规则。

为什么印度神庙会选址在这些区域?

这其中是有宗教信仰、社会需求、政治统治等这3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这3个方面的因素又与印度教发展时间轴相交叉,印度神庙选址是受社会和宗教发展双重影响的。

我选择迈索尔来进行印度神庙选址分析,主要是看中迈索尔城本身的一些优势:迈索尔城里73%的人为印度教徒,城内及城外的查蒙迪山、南加古德、泰拉卡都等都是印度教朝圣的热门区域。

迈索尔地区从1399年开始便受瓦迪亚王室的统治,印度联邦共和政府成立后,瓦迪亚王室保留了土邦邦主的名义身份。

迈索尔被称为宫殿之城,城内有7座保存完好并继续在使用的宫殿,在这里可以找到宗教巩固王权的实例。

迈索尔依山傍水,城市发展成熟,地域景别构成也多种多样。

下面就以迈索尔为例来具体分析印度教神庙选址因素。

01

宗教信仰因素:自然崇拜

印度神庙本身就是印度宗教发展的产物,建造其的初衷就是为了表达信徒对于印度教神明的虔诚信仰。

在吠陀教时期,印度教徒祭祀神灵的场所主要在大山深处或是河流边,究其原因是吠陀教中的诸位神灵都来源于自然现象的拟人化。

早期吠陀教信徒认为,把祭祀场所选在山林里或是河流旁,可以近距离与神灵进行交流。

// 圣山崇拜

到了后期,印度教在吸收其他宗教思想以及经历自身改革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观。

在印度教宇宙示意图中,世界被认为是一个中心陆地,印度神话中的梅卢山就处在陆地的中心,这座连接人世与神界的神山既是两界的阶梯,也是众多神灵的居所。

印度教三大主神湿婆就被认为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上。

在印度教的教义中,神山崇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山峰高耸入天,表现出一种追求上升,无限靠近神灵的精神。

印度人很早就在圣山中进行祭祀仪式了。

因而,神山崇拜的宗教思想是影响印度教神庙建筑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很多初代印度神庙都建在山上。

南印度香火最旺的女神庙之一Sri Chamundeshwari Devi Temple就建在迈索尔的查蒙迪山山顶上。

山顶上还有另外2座年代比查蒙迪神庙年代更久远的神庙,分别供奉着湿婆、毗湿奴和拉克希米。

查蒙迪女神庙是很典型中晚期达罗毗荼式神庙,典型特征就是有高大的塔楼瞿布罗山门,大部分南印度神庙都是属于这个类型。

但圣山上另外两座神庙就是石窟与战车神庙结合式的早期达罗毗荼神庙,无山门,圣室成方形,这是早期印度神庙的建筑形式。

// 圣水崇拜

此外,圣水崇拜也是印度教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水在印度教中象征着神圣的生命力。

据《梨俱吠陀》记载,水中诞生了众神和世界。

印度教徒认为,圣水可以为朝圣的圣徒提供现实心灵上的净化。

在印度古代梵文著作的记载中,神庙通常建造在河流的附近或是靠近水源的地方,这些地方被认为充满着神明圣洁的能力,在这里朝拜神灵能得到净化和心灵和平。

迈索尔周边有一条贯穿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南印度第三大河Kaveri河,沿河而建的有一座南印度早期达罗毗荼式神庙Venugopala Swamy Temple,神庙面朝Kaveri河,供奉的是湿婆大神。

傍水而建的还有南加古德的Srikanteshwara Temple,很多圣徒在神庙参拜后,会到Kabini河沐浴,以求更深的洁净。

Siri Gunja Lakshmi Narasimha Swamy temple 位于Kabini河与Kaveri河的交界处,这座古老神庙也有着众多香客。

Kaveri河被认为是南印度“恒河”,信徒们在这条河里沐浴、河祭,位于河边的神庙也被认为充满了圣河的灵气。

02

社会需求因素:便于信徒参与宗教活动

中世纪时期,随着印度教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印度教教徒的数量不断增多,印度教规模不断扩大,南印度印度教神庙数量增多,建筑规模也日趋扩大。

基督教徒在教堂举行婚礼,这是众所周知的,别看印度神庙神秘高冷,印度教徒也同样喜欢在寺庙举行婚礼。

印度神庙不但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印度教徒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

每逢一些重要的宗教节日,神庙都会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

为了便于信徒们前来参加神庙内的活动,中世纪开始,神庙选址开始逐渐往城市靠近,多建在道路两侧,有些甚至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神庙建造在热闹城市里,不仅考虑了印度教教徒的需求,便于聚集信徒、传教,同时也体现了印度教逐渐从追求超脱于世到主动融入世俗生活,追求普世化的信仰生活。

此外,在这些城市神庙周边通常也分布着商业街、旅舍,这些都是山顶神庙和圣河神庙难以配置的,这也反映了神庙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信徒生活的一种态度。

迈索尔城里几乎是两步一个神庙,大大小小遍布在信徒的生活中。

规模较大,周边神庙商业街比较繁荣的有Sri Yoga Narasimha Swamy Temple、Chandramouleshwara Temple等等。

其中,Chandramouleshwara Temple还有个专门的婚礼院,专门给印度教新人们举行婚礼。

03

政治统治因素:天赋王权

早期印度教神庙建造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虔诚的信仰,而到了后期,神庙建筑不仅成为当地统治者夸耀经济实力的手段,甚至成为土邦国王向民众宣传王权绝对化的媒介。

8世纪后,印度教在印度各个阶层中广泛传播,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底层民众,同时也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稳定,往往将印度教与王权结合起来,利用宗教实现政治目的。

印度教在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后,发展迅速。此时的神庙建造活动多由王室赞助,常建于国王宫殿附近,或者是城堡周边。

这样做除了方便统治者进行祭祀活动外,最主要的是为了向民众展示“天赋王权”的寓意,通过信仰将王权正统化。

这些象征王室权力的神庙完全按照国王的意志而建,用神庙向民众宣告,宇宙由神统治,而神权赋予王权,地上的国度由国王统治。

迈索尔大王宫内部和护城河区域一共有10座神庙,几乎给印度教中比较有名的,诸如湿婆、奎师那、拉克希米、哈努曼等大神全都设了庙宇。

另外,迈索尔王宫主人瓦迪亚王室称查蒙迪女神为他们的守护女神,由王室出资修建了查蒙迪神庙,并上山的阶梯。

查蒙迪女神历来是迈索尔人最受尊重的神灵,受女神庇佑的王室自然也得到了迈索尔人的效忠。

每年为庆祝女神大败水牛魔王的十胜节也是开始于迈索尔王室的王家庆典,十胜节开始的第一天瓦迪亚国王会坐大象轿碾在城中游行,向民众挥手致意,十胜节的最后一天,查蒙迪女神会被请下山来,同样乘坐大象轿碾,从迈索尔王宫出发,全城绕行,接受迈索尔百姓的崇拜和欢呼。

巧妙地将统治与宗教结合起来的瓦迪亚王室,牢牢地立足在迈索尔城里,即便在失去实际政权的今天,他们仍然被迈索尔人奉为神明般的统治者。

影响印度教神庙选址的三大因素:宗教信仰、社会需求、政治统治!

希望这个背景知识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你所游历的印度神庙,为什么建在海边?为什么建在山顶?为什么存在于闹市之中!

这个规律仔细想来不只是印度教遵循,几乎大部分宗教也都是遵循这个选址规则,本身就不是很难的规则,我也就是把大家都知道东西,文字化出来了,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喜欢!

对于印度教神庙你有什么看法或者有趣经历,欢迎留言分享!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