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生活组闹翻天,因为据说一款产品忽悠了我们。
这是怎么回事?今天全是硬货。

快要年底了,由于跨年资金价格上涨,每每这个节骨眼儿上理财收益都会走高。聪明的一定也忙着让自己的钱找个好去处。

然后我就在豆瓣生活组看到了这么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在手撕一款「存款+」的理财,言辞之间,异常愤懑。

原来他们在说的是×东金融上一款类活期的“理财”。专业使然,我忍不住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款产品还真隐藏着一些不为大众所熟悉的槽点,但也并非楼主所理解的那样。

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01「智慧存款」是怎么让存款“智慧”起来的?

这款出现在×东金融上的产品,目前正占据着app页的C位,“存款”、“保本”、“随存随用”,再加上3.9%的利率,确实让人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去百信银行官方app看了一眼,也有一款产品和×东金融上的这款几乎一模一样,就是利率高了一丢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关键的是,他们连提供产品“灵活性”的方式都是一模一样——通过质押借款。这也是豆瓣那位楼主最为不满的槽点所在。

“通过质押借款”,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们的钱存进百信银行,变成银行存单。当产品没到期,而我们又需要用钱时,银行就把我们的存单抵押了,出来的是借款——我们向银行借的钱。

我们存进去的明明是自己的钱,怎么(没到期)取出来就变成借款了?莫名其妙多了一笔“借款”,难怪消费者要跳起来。

短短6个字,信息量却不小。

这是合法的吗?有没有欺瞒消费者呢?我们到底有没有风险?要了解这些,我们得先从智慧存款的结构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慧存款」的由来

我们在支付宝、微信理财通等网络平台上看到的不少收益率又好、灵活性又好的“理财”,基本都属于「智慧存款」,基本由一些看起来很陌生的民营银行发行。

民营银行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不能到处设立网点,有些银行甚至连线下网点都没有,那还怎么揽储?银行赚钱的方式之一,就是让我们把钱存进去,他们再把钱贷出去。存贷差是银行最传统的吃饭家伙事儿了。

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有一款产品能够打动我们,让我们心甘情愿把钱存进去。

可是,活期存款收益太低,定期存款流动性太差,其他理财种类大多又都有风险。这可怎么办?

于是民营银行就研发了「智慧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市面上的「智慧存款」主要分成三类,

第一类类似于通知存款,采用分段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互联网平台上的一只智慧存款,详细分成了多档。

比如像上面这种产品,我们买了以后。最长可以按照5%的年利率持有5年。如果中间需要部分取现,取出来的那部分就按照更靠近哪一档结算利息。剩下的继续放着生息。

第二类属于定期存款收益权产品,利息是固定的。

比如下面两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表面上看都是可以随时取出来的「智慧存款」,但琢磨起来还真是不太一样。可是底层结构都是一样的,他们基本上都会采用「定期存款收益权」的交易结构。

所谓「定期存款收益权」,就是说我们买这种产品的时候,实际上买的是一张定存存单,默认银行的期限,对应相应的收益。

比如,我们买了10万元右边那个年化5%的产品,到第七个月时我们想要取回来了。
这时候第三方A机构出现了,它把10万元本金和对应活期0.455%的收益227.5给了我们。
而A机构就等到存款期满的时候拿回本金和5%结算的利息5000元。

第三类,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存单质押借款类。

存单质押借款类「智慧存款」曾经出现过,但后来因为监管原因就消失了一段时间。

其实存单质押贷款,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物。它最早是从大额存单起家的,可转让,可抵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的大额定期存单,和我们说的大额存单稍微有点不同。

现在的大额存单一般都是20万起,金额越高,享受的存款利率也越高。

普通的5年定存利率在2.75%左右,大额存单可以达到3.85%-4.125%。一些小银行还可以在上浮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存单质押到底好不好?

所谓大额存单,我们可以理解为定存的升级版。金额足够大,自然银行变着花样的不想让你走。因为有资金门槛,大额存单相对也比较小众。

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有大额资金的人,喜欢用大额存单?

如果我们存了一笔定期存款,想要取款,无非三种情况:

1、自然到期。到期拿走利息和本金。

2、还没到期。但我们想支取。于是定期转活期。白白放了那么久,最后还是按照活期拿利息。

3、定期质押。

比如我们存了10万定期1年,假设利息5%。
本来到期时我们可以拿回10.5万。结果存到第七个月时,家里突然急需2万。怎么办?
要是全部定转活,那就白白损失了5000块利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存单质押的方式。
我们把那10万的存单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借2万。假设利息是6%,那么每个月的利息就是100块。
那么剩下的6个月里,我们一共只需要付给银行600元的借款利息。但是到期事我们仍然还有5000的存款利息。

既赚到定存的利息,又满足了临时的资金需求。怎么看也算一笔划算的买卖。

其实这也是我们刚刚讲过的“存单质押借款”型智慧存款的运作原理。

定期存单看似一个很“老套”存款产品,这么多年一直存在,的确是因为它有它的功能所在——

只有使用保单质押的方式,才能既拿到相对不错的存款利息,又能满足一定的资金流动性,「变现率」高于其他理财产品。

我们如果资金量不大,就不可能享受相对高的定存利率,那就更无法到达存单质押这一步。所以文章开始说到的百信银行这款年利率3.9%的理财,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差。

03「存单质押借款」到底影不影响征信?

看起来不差,不代表一点点风险也没有。

第一个风险,「存单质押借款」到底上不上征信?

根据我和客服的交流,不上征信。我也和经济方面的律师咨询过,一般这种质押也不会上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先澄清一个概念:

上征信≠查征信。

“查征信、上征信”,一字之差,却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查征信,在央行征信行有查询信用记录。

上征信,在央行征信上有贷款明细记录。

关于征信我们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有兴趣的可以回翻一下。

总而言之,

如果征信硬查询太多,就会给银行造成一种“很缺钱”的感觉。自然贷款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爽快。

而上征信,是指借款后,如果逾期了,那么逾期记录就会上传到央行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种「存单质押借款」容易逾期吗?

讲真,想逾期也不是太容易。

因为在存单质押时,银行遵循:

①贷款期限不能大于剩余存款期限。

比如上面那个例子,我1年的存单,第七个月想取出,银行最多只会放6个月期限给我。

②贷款金额最多不超过9成。还是上面这个例子,我10万的存单,最多也就能贷款9万。

所以银行风险极小。

而这种文中说到的那种这种「存单质押借款」型智慧存款,基本不存在逾期可能。

所以这种产品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恐怕是,我这笔本来属于自己的钱,到银行里转了一圈,变成借款回到我手中时,我好像不能自由使用了。不能买房、不能买股票、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还真的有点不爽。至于银行怎么会知道我取出来的钱做了什么,你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慧型存款的确有它的好处。某种程度上,实惠了我们保值的要求,也满足了银行揽储的目的。

风险当然也是有的,关注每个产品的底层资产很重要。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的智慧存款产品风险都还可控。因为人家明确说了,是存款,是存款,是存款。

如果你真的担心银行方面的风险,那也简单,不要超过50万就好了。其他的事,就稍稍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