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相降职

天有不测风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奸相秦桧也有栽跟斗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二年(1132年),吕颐浩自镇江都督府还朝任职后,拉拢一帮大臣全力谋划赶走秦桧。秦桧不甘示弱,也拉拢一帮人全力排挤吕颐浩。

八月,高宗在秦桧遭到一番攻击之后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开始排斥秦桧的主张,说道:“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将归哪儿?”随后,高宗越想越觉得秦桧不可重用,便免掉秦桧相位,将其任命为观文殿学士。真是世事难料,秦桧居然也有倒霉的时候。

东山再起

绍兴五年(1135年),金太宗去世,挞懒主政,宋金和议在一波三折之后终于达成。二月,秦桧又交上了好运,复官为资政殿学士。六月,秦桧的好运真是挡都挡不住,被拜为观文殿学士。不久,善于察言观色的秦桧又被任命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行宫留守两个职务,并暂去尚书省、枢密院参议政事,真是平步青云的节奏。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高宗任命秦桧为枢密使(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接近),地位仅次于抗战派的宰相张浚,距离巅峰就一步之遥了。当时抗金形势空前良好、一片乐观,宋高宗兴奋之余决定授予岳飞对全国多数军队的指挥权,岳飞一时兴高采烈,摩拳擦掌,积极作直捣中原的军事准备。

秦桧善于看人谋事,他看准宰相张浚志大才疏且自命不凡的弱点,料定张浚不可能满足于兼空头都督,便煽动其排挤岳飞。在秦桧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之下,张浚便与秦桧一同前去劝说宋高宗收回岳飞的兵权,以免岳飞功盖天下,功高震主。宋高宗听了两人的一番巧舌如簧的歪理,觉得二人很为自己考虑,当即收回成命。

八月,郦琼等叛乱,率领宋朝军队四万余人投奔伪齐。此变如惊雷撕开长空,震惊朝野上下,张浚无力回天,不得不引咎下台。张浚引咎辞相后,高宗在权衡之后任命赵鼎为相。

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高宗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任命秦桧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致使秦桧完成了二次拜相的宿命,使宋朝在赵鼎的基础上添上一相。

高宗屈己议和

五月,金派使者到宋朝议和。高宗不愿冒险征战,告诉秦桧说自己愿意称臣求和。秦桧为了防范高宗改变主意,对高宗考验再三,最终在确认高宗决心已下之后,奏请高宗如果真要议和,就不能让群臣干预,以免节外生枝,高宗为达求和目的,同意了秦桧的奏请。十月,赵鼎因为立嗣一事处理不当被罢相。秦桧没有了赵鼎的牵制,便无所顾忌,独揽大权,决意同金朝议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陷害忠良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和议达成。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背盟,分四路入侵,致使宋朝多地相继沦陷。御史中丞王次翁并无良策,却上奏说:“若事态稍变就换宰相,未必妥当。”高宗因为吃过换宰相的亏,不加思考深表同意,认为王次翁见解深刻正确,如此一来,秦桧的相位便固如金汤了。国家危亡,竟然成了秦桧的福音。

乘胜和议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秦桧上奏讨伐金国,但未能如愿实施。闰六月,秦桧防止赵鼎死灰复燃,再登高位,指使王次翁散步谣言陷害赵鼎,致使赵鼎被贬,不久,又设法使其流放潮州。七月,各路宋军斩获颇丰、捷报不断:张俊攻克亳州,王胜攻克海州,岳飞大败兀术。

八月,在如此大好局面之下,秦桧居然力主和议,罢黜反对和议的喻樗、陈刚中等七人,为合议扫除障碍,同时拔除自己的眼中钉。九月,高宗决定罢兵,将诸路将帅召回,结果,前方空虚,导致蔡州、郑州、淮宁府等地再次落入金国之手。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穷凶极恶的兀术再次兴兵南下攻打宋朝,宋朝将领邵隆、王德等越战越猛,连战连捷,相继收复商州、庐州等地,让金军偷鸡不着蚀把米,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三月,秦桧却传谕张俊、杨沂中、刘锜班师,结果导致濠州失陷。四月,秦桧密奏高宗“论功行赏”,高宗居然言听计从,收回诸将兵权。真是谁的战功卓著谁就注定倒霉,不知该由谁去阻挡如狼似虎的金人的劫掠。六月,秦桧真是越是害人误国得出类拔萃就越是爬升得快,被封为庆国公。

七月,《徽宗实录》修成,高宗大喜,将秦桧升为少保,加封冀国公。

九月,一路议和一路爬升的秦桧又上奏宋廷与金朝议和。

只听说迫不得已才议和,可宋朝和秦桧却是越是胜利越要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