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大家讲了一幅画中镜子里的玄机,今天接着带大家探寻西方绘画中“镜子里的秘密”,《宫娥》不起眼的镜子多出了两个人,而今天要讲的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却和《宫娥》完全相反,这幅画中镜子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画的是一位名叫阿尔诺芬尼的男人和他的妻子的“合照”,不过这不是一般的合照,这是一幅“结婚照”,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新娘”似乎并不太高兴。事实真是如此吗?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来自于600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早期,从画工来说可谓极其的精致逼真:夫妇的五官、土豪金的吊灯、皮草袖口的绒毛,连狗的眼睛都极为闪亮。同样的,这幅画中也有着一面不起眼的镜子,仔细观察这面镜子你会发现,在极小的面积里,它几乎把当时房间里的所有事物都包容了进去。以至于有人这样评价道:这是一幅画出了镜子中真实世界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是几乎呢?因为那只拥有明亮双眼的卷毛狗,在镜子中却消失不见了!难道是画家画丢了?能把这幅画画得这么精致,怎么会出现这种失误呢!显然,这其中一定隐藏着玄机。

画中的许多细节其实就代表着一些深刻的含义。比如那盏白天还点着蜡烛的金色吊灯,它象征着用牺牲换来光明的耶稣;地上摆放的两双拖鞋,则暗示这对新人站在圣洁之土上,体现了结婚仪式的庄严性;而卷毛狗代表了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寓意,那便是忠诚!

按理说,画家所画的一切,都应该表达着对新婚夫妇美好的祝愿,但为什么偏偏少了那只代表忠诚的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也提到过这幅画来自于文艺复兴早期,而在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是一个神权至上,人性被禁锢的时代,后来资本的不断发展和人文主义的觉醒,才导致了欧洲迎来了伟大的文艺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性在被禁锢了近千年的时间终于在这时候获得了巨大的解放,或许是因为被禁锢太久,人性在这时候就像开闸的大洪水一样一泻千里,根本停不住。这是一个“狼少肉多”的时代,女性在这个时期非常的开放大胆,这样的风气不仅在平民里流行,贵族之间更甚,由于对生育能力和所谓血统的担忧,贵族们的孩子只要过了七岁,父母便会为他们订婚。

由于那个时候教会不允许离婚,于是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出轨”几乎成了常态,以至于当时的法国史学家这样写道:“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已经成为有地位的法国妇女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再来看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看似幸福美满的一幅结婚照,可在镜子中却唯独缺少了代表忠诚的狗,似乎正是画家在有意地暗示着我们,这对夫妻无非是当时开放的两性社会中,最普通而又最真实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镜子里消失的狗你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