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最爱看什么样的人间百态?一是猎奇,二是反转。

若能让我们挥舞着指尖在网上驳斥、怒骂一番,附加上“减压”的额外惊喜,那就更好了。

前段时间“留美北大博士后失联二十年,拒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新闻想必大家依然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郭巧娣弥留之际,想见50岁的小儿子王永强最后一面。她已经20年没有儿子的一点消息了,彻底失联了。

王永强是家中的老小,上面还有个哥哥有个姐姐。他自小家境贫寒,父亲卖老鼠药维持家用。

这注定又是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1969年出生的王永强,俨然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是学霸,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又考取了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博士,之后又在北大读了博士后,履历金光闪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4月份,博士后毕业后毕业的王永强,又与妻子去了日本发展,之后又去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出国前,王永强每月会给家里打两通电话,还会写信给家里报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出国前,他的小舅舅还到北京和外甥见了一面,受到王永强和妻子的热情接待,大家还一起吃饭合了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还给母亲打电话:“妈妈,为了工作的需要,明天我就要带夫人出国了,我过两年就回来看望你们。”

结果,这一走,20年杳无音讯。

为寻找王永强的下落,父母找到他的老丈人,却被告知王永强已经和人家女儿离婚,“请不要再来骚扰”。

之后,小儿子宛若断了线的风筝,再也寻不见。

02

可怜母亲弥留之际要见儿子最后一面,多么戳人泪点;

无良儿子消失20年不尽赡养义务,多么戳人恨点;

在媒体的发酵、扩散之下,王永强被掘地三尺,找到了。

魏村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与王永强的小舅舅取得联系,称他的亲戚发现在亚特兰大工作生活的“Wang Yongqiang”各方面的信息资料,都与老人的儿子王永强高度吻合。

王永强的家人让其给“Wang Yongqiang”留言,称母亲希望见他最后一面。

12月1日,这位亚特兰大的“Wang Yongqiang”终于有了回应,只有一句话:“清官难断家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的亲人们难言愤怒,对此表示:失望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么,这轻飘飘的七个字可算是戳了马蜂窝,瞬间让网络炸了锅。

你20多年没尽孝道也就算了,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肯满足,这不是白眼狼是什么?

许多网友言辞激烈,纷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讨伐之、怒骂之,仿佛每个人都成了对父母24孝的圣人,有了去睥睨不孝子的资本。

可是事有反常必有妖,有些清醒的网友想到,如此反人性的行为其实是不合常理的。现在只听到了他家人的一面之词,在消息不对称、一方无法为自己辩护的情况下,事情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网络上有了一份新的爆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篇爆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词:“亲情勒索”

一、上大学前,他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父母却一次次要求其辍学;

二、上大学后,父母不仅没有供他读书,还反而要他将全部的钱寄回家贴补家用,更过分的是,让他替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解决他无法解决的问题,甚至去学校去闹;

三、他去日本赚钱,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出去当“打工仔”,父母却要求他将整个家庭都带到日本……

四、赴日本后,不仅要面临工作的压力,父母还一遍遍地打电话要钱,导致妻子不堪重负和他离婚,他是逃往的美国。

五、不仅父母逼迫他,连亲戚都要对他道德绑架……

在本该充满着爱与支持的亲子关系中,我们只能感受到令人窒息、绝望的情感绑架与金钱吸血。当父母给你打的每一个电话都是要钱、要钱、要钱的时候,试问有几个人能不疯?!

在今年的热播剧《都挺好》中,家里人都觉得老大苏明哲在国外,住洋房开豪车,有着体面的工作,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活得有多狼狈!

一切的体面,都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这个故事已经够沉重,因为牵扯到对死的怜悯与生的困惑。

可接下来,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悲剧,里面是两条人命和一个更加变态的原生家庭。

这其实是一个旧案。

她叫赵庆香,出生在山东招远贾家庄子村,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无奈家庭条件一般,家中还有一个患有癫痫的弟弟。

好在女孩儿争气,顺利考上了大学,每年还能拿到奖学金、助学金,此外还去勤工俭学挣钱。她不仅没用父母给钱,还一直往家里寄钱贴补家用。

之后,她认识了丈夫魏斌。魏斌是她的大学同学,后在南开攻读硕士学位。赵家在两人的帮助下在村里盖了新房子,而两人结婚的钱赵家没出一分,全部是婆家出的。

对于一个女孩儿和一个女儿来说,她已然为这个家付出了她所有能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生毕业后,学习优异的她与丈夫准备去美国读博士,申请到了美国多所院校的博士学习的全奖。

但她的父亲却强烈反对她留学,认为她当务之急应该是赶紧参加工作,帮家里解决经济困难。

哪怕女儿读书没有让他们付出一点,他们也绝不允许她放弃赚钱养家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第一次,赵庆香为自己活了一回,毅然决然赴美读书,又是公婆家资助的他们。

在美国,两个人边打工边学习。赵庆香的研究方向很有前途,据说和抗癌药物有关。

毕业后,赵庆香在美国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年薪6万美元;而他的丈夫则在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上班,年薪3.6万。

这在父亲看来,简直是一个移动的“银行”啊,于是家庭对她的索取变得更加无度,甚至亲戚都要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庆香父亲)

一个只知道索取,一个自顾不暇,在这场没有任何温情和体谅的家庭关系里,仇恨早已露出了獠牙,悲剧也早早埋下了伏笔。

这一次,父亲要求两人给一大笔钱,称要在城里买洋楼,给儿子娶媳妇要用:“你弟弟都28岁了,因为有癫痫,一直娶不上媳妇,这次看好了一个,对方要求必须在县城里买房。现在就全靠你帮他了。”

赵庆香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们刚刚开始工作,没有什么积蓄,这五年也没少往家里寄钱,这次还要带孩子回美国团聚,开支也很大,能不能缓一缓,过一段时间我们一定给你邮钱回来。”

两人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公婆在照顾,没指望赵家一分一秒。可女儿都不当亲人只当赚钱工具的赵父,还能顾惜自己是个姥爷吗?他的心目中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儿子。

女儿的示弱没有让他有一丝一毫的心疼,反而激起了他的仇恨。特别是对女婿来说,他觉得自己女儿以前很乖巧,让给钱给钱,可自从和女婿在一起后,就变得不再听话,现在竟然学会了反抗。

可即使面对这样冷漠的亲人,赵庆香也从未想过躲得远远的,过年还回家探亲。

这次,她带了2600美元,把1600美元给了父亲,只给自己留了不到1000美元。

可欲壑难填。赵父眼见自己的女婿订好了去天津的车票准备回美国,房子钱还没有要到,他已经彻底疯狂。

“女儿白养了,自己弟弟不肯帮助,娶不上老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活不好,你们也别想好好活着。”

女婿魏斌对这个家彻底失望,夫妻这些年付出那么多,没换来一点感激也就罢了,没想到还落下了埋怨。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顶撞这个所谓的老丈人:“你是长辈,但不是皇帝。要钱是你的愿望,但能不能实现,你说了不算。”

这句话,彻底浇灭了赵父心中仅存的一点人性,盛怒之下的他,拿斧子、拿刀,砍死了自己的女婿和亲生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人齿冷的是,直到最后,赵父也不曾后悔。在他的心目中,女儿就是一个白眼狼,有钱却不帮助家里,只顾着自己;自己的儿子娶不上媳妇,也全都是女儿害的。

他这一生从未想过,除了贡献过一颗精子,他还为这个苦命的女儿付出过什么?

他花着她的钱,还要了她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并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赵玉令心胸狭窄,思想意识封建落后,因女儿、女婿在美国工作,便认为二人应当帮助解决家庭中的所有困难,而当其愿望未能满足时,竟起杀人之恶念,将女儿、女婿当场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应依法予以严惩,其虽有自首情节亦不能从轻处罚。

判决被告人赵玉令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

04

网友曾用最简单的话语,概括儿女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家庭本该是一个人的避难所,却成为了伴随一生的噩梦。

美丽、要强如樊胜美,也被索取无度和没本事的哥哥拉扯着在烂泥里打滚,即使谈了恋爱也无法过自己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骄傲、强大如苏明玉,也是被强势偏心的母亲、卑微懦弱的父亲生生逼成了现在的模样,即使功成名就也难与过去和解;

那个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北大男生,写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字里行间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

在他成长的岁月里,没有爱,没有尊重,没有鼓励,只有父母极端的控制、打压式教育,以及被当做炫耀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他的父母,还是不知道曾经乖巧的儿子,究竟怎么了。

在两人看来,儿子从小到大,到上大学都是正常的。“有什么问题想法都会给我们说,回家也会说学校里的情况,甚至还会做几个新菜。初到美国时,还主动给家里说自己的情况。”

父母分析了儿子王猛和家里冲突的几个转折点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但凡儿子情绪爆发最激烈的时候,都是他到一个新的环境中,遭遇不顺的时候:“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把什么问题都迁怒于我们,我们做错了什么?”

“真搞不懂,他为何要揪着过去不放?”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人成长为现在的模样,不是凭空的,是过去的一桩桩一件件累积而成。如果你觉得他变了,只是因为量变引起了质变,他已经受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掉这些极端事件的概率,摘掉“北大”“博士”“留学”“出国”的标签,这一场又一场的亲情战争内核,其实一直也在我们生活中上演。

清官难断家务事,几乎成了所有人避免纠纷最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对那些身处其中的人来说,真的甘苦自知。

大道理我们都懂,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

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如果想要一个家还称为一个家,互相的爱与尊重是永远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个社会上有感谢贫穷的北大女孩,她心中始终记得母亲为了她能读书付出的所有努力;

这个社会上也有一个孩子人称“杀鱼弟”,因为“杀鱼”走红后,父亲将他当做鱼摊的招牌,上学的机会让他放弃,还动辄打骂,逼得少年要喝农

药自杀;

这个社会上有深受“重男轻女”之害的不幸女孩,也有为了和读法律的女儿有共同话题,去考“司法考试”的可爱老父亲。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大多数都是守恒的,你种下的是什么,收货的便是什么,种下爱才能收货爱,种下索取便会结下反叛。

最后,我们还是要自私一次,如果你生在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有不可调和、化解的矛盾,快点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