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篇的文章中,我们简单为大家介绍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几款和三角翼布局有关的战斗机。而在地球的另一边,作为冷战期间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英国在战后初期,也开展了属于自己的三角翼战斗机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皇家空军的需求其实和美国空军差不多,都是需要一款能够在战时对苏联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进行高效拦截的高速截击机。为了搞出属于自己的高速截击机,英国皇家空军先是立项了F.43/46,研究一款昼间高速截击机。随后需求升级,立项了F.44/46,要研制一款能够全天候作战的高速截击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罗斯特公司在一开始提出的是P.228代号的昼间战斗机设计方案,采用了英国从德国获得的三角翼设计数据,并使用了独特的V型垂尾,也就是和F-117相似的垂尾设计。随着英国皇家空军需求的更改,格罗斯特公司也将原型机升级到了P.280的等级,以满足英国皇家空军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280截击机同样采用了三角翼设计布局,发动机为串列双座设计,发动机一共有两台,分别位于两侧翼根处,飞机的垂尾设计也从原来的V型垂尾改成了比较常规的T型垂尾,在英国皇家空军的关照之下,格罗斯特公司得以快速确定“标枪”原型机的改进方向,并进行快速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标枪”截击机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拦截苏联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而设计的,但是早期版本的“标枪”截击机本身的武器只有4门30毫米航空机炮,如果要执行拦截苏联战略轰炸机的任务,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只能够进行二战式的战斗机空战,而位于驾驶舱后座的飞行员,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够执行无线电联络等可有可无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很快迎来转机,新型的“火光”空对空导弹的服役,让“标枪”截击机终于有了自己的制导攻击武器,战斗机后座座舱的武器操作员也终于开始有事情可以做了。

不过,早期的“火光”空空导弹和大部分早期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一样存在可靠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火光”空空导弹导引头的红外频谱对部分目标的识别有问题,如果在导弹发射前不能够持续且稳定的跟踪目标,或者在发射后目标的红外频谱出现较大的改变,都会让“火光”空空导弹失去准头,部分被部署到热带地区的“标枪”截击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让驾驶舱后座的武器操作员能够更为顺畅的操作“火光”空空导弹,部分早期型的“标枪”截击机后座座舱舱盖采用的是金属蒙皮,以避免光线对武器操作员的操作造成影响。而在后期,随着“火光”空空导弹性能的逐渐稳定,“标枪”截击机的后座座舱舱盖也逐渐恢复成了透明舱盖。

总体来说,“标枪”截击机的性能基本上达到了英国皇家空军的要求,并快速迭代出了大量的升级型号,比如加装了受油管,能够接受空中加油的“标枪”FAW.9R型截击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枪”截击机是世界上第一款进入现役的三角翼战斗机,比美国和苏联的三角翼战斗机都要早。从这点来看,在冷战初期,英国的航空设计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可惜,随着财力的下降和英国工党的上台,英国军用航空业也不可避免的迎来自己的没落,逐渐走向了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