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讲的名画是来自于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是否觉得这幅画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学校的食堂,以及小学的课本中。这幅画看起来非常的简单朴素: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三个农妇弯着腰捡拾没收拾干净的麦穗。这类型的作品成千上万,可为什么这幅风靡了整个世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要先从“穗”说起,这是取自于《圣经》当中的一个典故:当富人们收割完麦子后,不能把收割时掉落在地里的麦穗带走,要留给更穷苦的人去捡。所以,这些农妇表面上捡起的是麦穗,实际上捡起的却是生活的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苦难从来没有消失过,它们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里,笼罩在无数人身上。而其中就包括了画家米勒自己,米勒同样出生于穷苦人家,不过他对绘画的天赋让他放弃了种地,为了实现更大的抱负,他来到了艺术圣地巴黎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城市里,米勒虽然学着穿贵族们的衣服,画贵族们喜欢看的画,但是却始终没卖出多少钱,不仅没过上梦寐以求的日子,连他最爱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失意的米勒发现,强迫自己去接受那个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于是他和朋友来到了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画画,曾经熟悉的一切又呈现在眼前:土地的芬芳、喧嚷的森林让他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一样,他便在巴比松住了下来。慢慢的,他洗去了大城市的喧嚣浮华,找回了平静,也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在这个时候,米勒画下了这幅脍炙人口的《拾穗者》。所以这幅画不仅仅捡拾的是生活的苦难,更是一个艺术家在捡拾自己的内心。当他再次回到深爱的土地时,才真正地画出了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们的骨子里去。

米勒将农妇的表情置于阴影之中,用仰视的角度将这群农妇的身体放大。他想告诉我们,像他们这样的群体是广阔的,虽然他们的地位低下,但他们的形象也可以无比的高大,在这个辽阔的大地上,他们是永恒不朽的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米勒就像画里的农妇一样,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捡拾着大地的力量,他再也没有迷失过,始终都描绘着穷苦人也有穷苦人伟大的地方。所以这便是《拾穗者》能够风靡全世界的原因了吧!因为它不只是表面的捡拾麦穗,它捡拾的是生活的苦难;也是画家在捡拾自己的人生;更是捡拾着穷苦人的价值和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幅《拾穗者》你认为还捡拾了什么呢?